摘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是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建立一套创新环境下,适应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当今创新环境下的培养体系,为本专业更好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也为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造条件。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朝着综合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现有的对研究生传统的教育模式使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很多发展难题,如已有学科制度及由其产生的教育模式对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限制等等。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由于本行业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创新型、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提出一个新型的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拟研究探索一套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提升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现有的培养模型
以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为例,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尤其是交通运输专业包含了载运工具工程、车辆测控与新能源汽车、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虽然同一个专业名称,但不同的研究方向采用的培养模式也不同,这就要求一般长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的导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现有的学习情况主要是根据导师的课题确定他们未来三年的研究内容。他们在三年中所学到的知识最终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况中的问题。山东理工大学的培养模式是根据导师研究方向的需要,去其他系或学院听取在以后学习科研中可能会用到的课程。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形,称之为学院内部式跨学科培养模式,规定研究生到本学院的其他系修读课程,且对跨学科知识有明确的学分要求。此类跨学科学术组织形式借助学院的管理架构,实现系与系之间的联动,从而催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因为跨学科资源是主要集中在一个学院的内部,这种“学院内部式”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项目更易于统筹管理,并能有效规避跨学院协同难、教师学科归属感低等问题。
二、学位研究生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
由于受到教学计划和固定培养制度的限制,优势学科主导下的跨学科培养方案很难形成,那么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利用拥有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优势,跨学科平台建设与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应主要依托某一重点实验室或某一优势学科开展。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在优势/重点学科、一般学科、门类欠齐全学科之间发生变化,如果过于重视现有框架内培养制度和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就容易使整个培养体系走向僵化,不但不能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同时也难以培养出既富有特色,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认为,应进一步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构建适合本学科的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首先要求导师要拥有跨学科研究的科研能力。主导为具有跨学科学术背景的导师队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设定为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形式,所以导师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和方法,要经常参与跨学科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的同时积极进行跨学科建设和跨学科项目研究,才能够具备更宽阔的思路去引导研究生实质性地参与到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中。例如,学生在上物理课之前可能需要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数学和物理教师要通过沟通,将这两次课安排在时间节点相近且数学课教学排在前面。虽然现在相关课程的模式与学校目前的课程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前者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对所教课程安排进行详细、周密的协调和安排。要充分遵循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优势以及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探索数学、计算机技术与本学科的交叉融合可能也会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如“钳盘式制动器制动活塞密封时变失效的数值计算与模拟”是数学与机械行业中的有限元分析的融合及相应应用学科的交叉。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软件解决自己科研中的问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甚至政府机构应该建立国家层面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信息平台,为跨学科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例如,2016年8月31日山东理工大学承办了“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为本校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导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促进智能运输系统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多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多听一些专题讲座,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可以拓宽学术的视野,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科研动力。会议和讲座的内容将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最新发展和成就、职业道德和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等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三、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对跨学科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仍有不足:一是更多地描述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研究生的消极方面,缺乏对策研究;二是更多地关注理工科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成果很少;三是研究成果只着眼于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完整的培养体系的构建。根据国内外的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具有如下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趋势,更容易产生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二,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也容易培养出精英人才。据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叶中教授介绍,从1901年到1990年间颁发的82次诺贝尔化学奖中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三门学科得奖共计71次,跨学科的比例占87%,它们都是化学、生物学、数学、统计学、量子力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所取得的成果。
跨学科的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使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得以全方面的多向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可以使得本学科朝着智慧、高效、安全、环保方向发展,同时这也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不同于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不仅掌握了本学科应有的基本专业技能,还掌握了与本学科相关的数学分析、计算机编程、机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四、结语
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一种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即首先要求导师要拥有跨学科研究的科研能力,才能为学生的跨学科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保障;其次是探索数学、计算机技术、机械材料等与本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科研难题;最后是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更好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也为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