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会计论文

风险导向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2年等,从我国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和发展为起点,针对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政策规范、货币资金全面预算、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监督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会计监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的性质已经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实体资格的事业单位,而不再是依靠国家财政提供资金的事业单位。由于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活跃,筹资渠道更为多样,我国高校每年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量巨大。但因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缺乏对其应有的重视,致使现有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流于形式,造成了教学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国有资产流失,不法分子贪污腐败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成为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的关键所在。

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是一项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框架涵盖了内部控制,两者构成要件以及目标要求极为相似,都是注重于发展战略、市场运行、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伴随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高等教育投入也日趋增多,导致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而高校以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目标。

(二)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定位内部控制目标之后,需要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风险管理引导内部控制。通常首先要对高校面临的各方面的风险进行目标设定,确定风险容量和容限。在广泛信息收集基础上进行事件识别;在事件识别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具体措施为:应用调查问卷、风险组合清单、职能部门风险汇总等技术对风险事件加以识别。设置风险评估机构;通过讨论、考察和研究,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部门和环节;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完善风险评估体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部门和环节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高校内部不定期的自我检查,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再控制;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以企业为设计对象,然而高校内部控制因为缺乏具体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地实施。虽然国家修订的《高等教育学校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性的要求和规定,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在计基础工作、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银行印鉴随意保管。一些高校的财务部门由一人保管付款时需要的印鉴、现金收讫章、财务转讫章、合同章等,严重违反国家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的发票、收据等由一人购买、保管、使用、核销。给财务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就上岗工作,财务负责人不具备《会计法》要求的条件;工作人员调离、轮换岗位时未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或手续不齐全;没有合理设置岗位职责以及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各会计工作人员职责混乱,会计分工不明确,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诿,追究不清责任人。

(二)货币资金管理不足

1.在资金管理方面对风险不够敏感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对风险不够敏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内控效果。高校的资金来源多属于国家拨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造成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不当,如当高校因发展需要、扩大规模,要扩建、改造、更新基础设施、硬件设备、教学仪器资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取资金,导致负债无节制的增加,如果相关政策变化,高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外高校在一味追求扩大规模时,盲目或大量采购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设施、设备,使其成为闲置或过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因对市场经济不够了解,投资失败,也会使得货币资金流失,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稳定经营。

2.资金预算管理方面较薄弱

目前高校领导只重视规模扩张、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忽略资金预算内控机制的重要性,预算管理难以发挥作用;预算不够合理、科学,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与基建管理脱节;预算不够系统。虽然高校设有专门的预算机构、预算管理岗位、对应的预算归口部门,但由于编制时间仓促,过程短,准备不充分,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各部门参加编制人员对预算的具体细节、相关政策、要求理解、掌握不透彻,导致预算调整过于频繁。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导致预算约束不够。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高校固定资产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未按照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造成管理混乱;对固定资产监督不够严格。高校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的责任人和有关部门进行监督,为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破坏了高校的对外形象,给高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内部审计不够严格。一些高校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做做表面化的文章,走走过场,根本不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的作用;固定资产账务与实物不符。一些建筑、房屋完工后未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就直接使用。部分盘盈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本应按照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安装费、运杂费没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不按照规定定期盘点,经常出现“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的财务负责部门核实资产价值。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管理工作。行政、教学、科研等部门申请采购与建设,没有一个统筹规划、合理调配的部门。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内部控制环节多,不利于协调和管理;一些长期闲置、无人管理的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校办产业或后勤等部门不支付使用成本或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点成本,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风向导向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一)实行货币资金全面预算控制

在全面预算控制整个流程中,预算编制是重要环节。编制的好坏直接决定控制效果。由于编制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应设置预算编制委员会。委员会组成成员为:校长、分管财务的副校长、财务处长等管理人员。基本流程为:预算编制委员会根据上年度预算编制的情况,制定预算方针,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目标,下发至各部门;各部门按学校方针编制预算草案上报编制预算委员会审核。委员会整理、汇总,形成学校的年度财务预算;院长办公室审议、批准预算,如果其提出修改意见,委员会需按修改意见修改或重新编制预算;最后将预算下发各部门后,各部门需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反复修改。

(二)建立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并对执行结果进行控制。相关部门应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编制完成后交院长办公室审议,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避免因使用部门与采购部门分散、难于管理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发生;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控制系统。按照《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等教育学校会计制度》设置固定资产保管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规定统一的固定资产客户科目和明细科目,并按新会计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防止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报告制度。对至本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各类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预算的执行和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出报告,逐级上报。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高校领导及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等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在各使用部门设置资产管理员专门负责有关资产等事宜。明确部门的职能和人员分工与权限。不相容岗位要相互分离,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每个环节都需授权,审批人按金额多少设置审批权限,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需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按审批人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防止采购固定资产过程中舞弊行为的出现。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定期轮换重要岗位。

3.使固定资产采购过程透明化

应采取协议采购、公开招标、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与确定的供应商签订正规的采购合同。由专门的验收机构进行验收。及时办理入账、入库手续。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单项资产编号,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处置进行登记、管理,完善资产交接手续。防止因人员调动、办公地点变更、机构撤销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以防账目与实物不符,定期对其维护保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

(三)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监督

1.加强监督部门的独立性

高校要给与监督部门足够的权利,并使其保持相应的独立性,真正监督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多种渠道为群众举报提供方便。如建立网站举报专门页面、设置举报箱等,鼓励新闻媒体对高校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切实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学校贷款使用方向、贷款额度、基础建设等进行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舆论监督组成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2设置全面的内部审计部门

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财务与内部控制活动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审计结论及建议。公开审计结果,后续跟踪、了解审计建议的实施、落实情况。高校还需要接受校外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上级财政部门每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选取的一些高校开展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做有益的补充。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