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建筑论文

以斗拱为例看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在当代的应用

1 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体系在汉代基本成型,到唐代发展成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传统建筑演变的过程中,与建筑相关的构件及装饰也在发展,并衍生出一套完整的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呼应的装饰艺术风格。

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榫卯结构的雏形,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榫卯结构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沼泽地带架空居住面的问题。秦砖汉瓦中的瓦当,是为了保护木制飞檐,防止雨水腐蚀。随后发展成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中,各种结构类型及构件,无论是屋顶的瓦当、墙体的悬鱼还是大门的门枕石,都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之后,人们再对构件本身进行美化,使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以说,使用功能是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产生的直接原因,观赏功能则是使用功能提供的附加价值。

2 传统木结构中斗拱的功能演变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最初的功能是承担屋顶的结构和重量。从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出,早期隋唐时期建筑的屋顶和后来明清时的屋顶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技术的演变,尤其是斗拱在屋顶建筑结构中作用的变化所造成的。在隋唐时的建筑结构中,斗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屋顶的大部分重量,因此体量大、尺度大,每一处曲面、曲线都与力学关系相应,少有装饰,是功能主义的体现。到两宋时期,随着屋顶铺设方式的改变,斗拱所承受的重量变小,形体也变得纤细,承重功能减弱,装饰功能逐渐变强。到了清朝,斗拱的承重功能进一步弱化,装饰功能更加突出,甚至连名称都从斗拱改称为了斗科。

3 近代建筑结构中斗拱的功能演变

近现代以来,木结构、石结构建筑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新时代的建筑方法中,斗拱在结构上几乎完全无用武之地,但是它依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斗拱在近代建筑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之一,其 20世纪 30 年代初建成的早期校园建筑气势恢宏,建筑风格新颖,设计思路先进,其建筑主体基本采用混合结构形式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但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斋舍门楼上的庭楼屋顶,屋架采用的是古建筑的抬梁式屋架形式,梁架材料却是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不同,但整体的屋顶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屋顶形象。钢筋混凝土屋顶结构的外观没有成为后来国际主义常见的直线板式结构,却显示出中国传统的斗拱形式,但斗拱在这里只是通过预制装饰构件,然后在主体结构进行安装的纯粹的装饰物,并没有结构上的功能。在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中,外观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内部结构、材料为西方建筑技术的建筑比比皆是。该建筑群开始勘探设计的时间为 1928 年,落成为 1932年。此时现代主义、构成主义正在西方兴起,西方建筑界还在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少即是多”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还没有改变城市天际线。武汉大学的设计者秉承“实用、坚固、经济、美观、中国民族传统式外形”的要求,建成了采中西建筑形式之长,集古典与现代建筑之美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将斗拱、飞檐、椽、戗角等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以新的方法再现出来。

虽然斗拱的功能在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即使只有装饰作用,它所代表的历史文脉传承也是深远的。武汉大学建筑对“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新解读,给斗拱等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及装饰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4 新时代中国传统建筑构件的应用途径

4.1 结构应用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对建筑的需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的功能性势必会消亡殆尽。这并不是说木结构技术在今天就完全无用,实际上,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上与今天盛行的框架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应县木塔所采用的内外套筒结构与今天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桶式结构原理基本一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还有相当多的精品值得今天的人们去发掘、深思。

4.2 装饰应用

随着材料、技术的变化,建筑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各种建筑结构、构件也在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事实上,在古建筑时期,斗拱的功能就一直在变化。在钢筋混凝土出现之前,在木结构阶段,斗拱就完成了从承重到装饰,从功能到形式的演变,已经成了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结构功能的装饰物。在钢筋混凝土全面取代传统建筑之时,斗拱仍然发挥了它的装饰性,只是从木质装饰品变成了钢筋水泥装饰品。

4.3 材料替换

其他传统建筑构件同样可以借鉴斗拱演变,从将失去功能性的结构构件,转变为装饰性的装饰构件。对于仍然有着使用功能的构件,则可以在保留功能性的同时,逐步使用现代的材料予以替换,体现出时代感,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建筑不仅是土木结合的物体,更是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脉的直观表现,也是人们情感的依托。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建筑手段时,提取传统建筑构件的外观之美,以装饰物的形式继续保留在现代建筑上,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替代结构功能价值,是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继续得以保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