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创设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所谓“真实的学习情境”是指知识学习的情境和知识运用的情境尽可能接近,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对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设计和模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能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这种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更乐于学习、论文发表探究。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科素养。所以中学科学教师应该大力开展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将直觉、启蒙、意象、情感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科学这门学科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综合,加强在科学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应符合新课改论文发表要求
情境教学需特别注意彰显学生的主要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引路人的身份存在于课堂当中,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发表方式。
二、论文发表应以实际生活为主导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只有将教学论文发表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才能让学生做到行知合一,才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论文发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的情境要与时俱进,太过老套、一成不变的情境难以让学习者产生共鸣。情境设置要足够严谨,要做到科学合理与课程论文发表内容相符合,同时要注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四、论文发表应将实验活动作为平台
科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摒弃实验的科学课程是没有灵魂的。教师应尽可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情境体验,通过实验指引学生主动获取、探索论文发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