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极具人文性,论文发表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通过多元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进一步夯实学生语文理论基础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政理论思想,实现教育与知识、能力的高度统一。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论文发表提出
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讲话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以课程思政主导语文教学的各方面人文因素,将论文发表知识学习和人文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论文发表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理念。“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国内各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受学校重视的,但是它经常是脱离其他课程独立存在的,自成体系,且有专门的思政课教师,此外,大量的理论知识限制了该课程的优势的发挥,也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论文发表目前看来,“课程思政”建设遍地开花,但研究的内容主要以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如课程原理、专业名词等开发为主要对象,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方面,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价值观、课程改革实践开展的具体行动策略等环节的关注仍不足。
三、论文发表大学语文现状
目前,随着各高校初步探索课程思政模式的全新局面的打开,大学语文课程利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共通之处这一课程优势,挖掘思政教育方面的元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该课程也是面临着比较尴尬的现状,语文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文化课程,部分高校语言类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相当多的高校将其开设为选修课程,许多学生对这一课程不够重视,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定位偏差、脱离语文的人文根基、教学仅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论文发表教学内容无合理规划、大学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思政专业素养、挖掘作品内涵不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