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改变刻板观念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等职业学校是那些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上的学校,而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则被定义为差生。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必须彻底改革观念,重新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政府及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宣传,让民众明白中职教育的本质,实际上,中职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的教育种类很多,也很全面,中职教育的体制也很健全。现阶段,信息技术比较发达,职业教育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宣传学校,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中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合理调整办学规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办学质量,更新办学理念,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二、多方力量协作,充实师资力量
中职院校要想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职院校要留住好的师资队伍,就必须健全用人机制,吸引优秀的教师任教。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与本地优秀企业的合作,聘请公司的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学校的实训技术师资队伍;其次,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对中职院校的师资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训练,强化教育,促进其教育程度的提高;再次,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具有全面论文发表理论知识、熟练操作、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进行定向培训,使之能够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需求;最后,要完善薪酬体系。只有完善薪酬体系,确保工资发放到位,中职教师队伍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合理设置专业,服务乡村振兴
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根据农村特点,重点培育农业、电商、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专业。中职教师要认真学习农业技术、农业产业管理、乡村振兴战略等专业知识,从而准确的向学生传授相关论文发表知识,使学生对农村经济有更深入的认识,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发展农村。面向全国乡村振兴的整体战略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多方面实施农业教育,把农产品包装、销售、经营穿插到经济贸易、物流、市场管理等方面;同时,也可以把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农民理财纳入财务会计类专业,以此将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课程内容融入中职学校的所有专业之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并重
中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使命,要开展各项涉农工作,采取积极涉农举措,组建专业的科研队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乡村解决根本和基础性问题,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城乡结合的战略。在中职教育实训课中,由于实训设施设备不足,大多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动手机会少。在目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当务之急。中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中职人才的培训。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从而使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所以,中职院校必须与社会各界开展有效的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专门论文发表人才。与传统的实习教学相比,“校企合作”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多,但中职学生对知识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政策和形势的教育。政策、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要组织教师感受不同学校、区域、产业的发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使学生清楚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并结合当前政治热点,使学生在基层立足,拓展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将乡村振兴与个体的艰苦奋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敢于承担起国家发展的责任。
六、健全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可以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构建和完善人才评估制度,对于提升学校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论文发表意义。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估制度,必须从改革现有的评估制度入手。传统的、以终结性的、单一的分数评估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已不能适应新观念下的教育模式,新观念教育倡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生成性的评估,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个人发展。可以将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贯穿于形成性考核的全过程,同时增加了形成性考核在整体成绩中的比重,反过来促进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其次,要注重对教师绩效考评的监督和评价。评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评估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引入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能力,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评估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