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教育论文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昆明

摘要:昆明理工大学针对传统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从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度、多途径等四个方面,积极推动具有宏观战略创新、中观教学创新、微观评价创新等特点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并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成果有助于丰富高校优质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构建全面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而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背景

公共基础课在高校是受众最广的课程。然而,传统的公共基础课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①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经典性、系统性,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兼顾不同专业对内容的要求,难以满足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②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③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缺少监控,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④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培训经费相对较少,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研究,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能力。

2015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于同年7 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由此上升为国家行动。同年12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两次提及“互联网+”,由此凸显了“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是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进行重构并产生教育新形态。MOOC 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SPOC 是一种比MOOC 更精致、更小众的在线开放课程类型,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基于此,针对传统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昆明理工大学吸收MOOC SPOC 的优点,使课程从“教师中心”变革到“学生中心”,并建立了配套的管理制度,在学校层面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了“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实践多种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构建了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①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提出“大力倡导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式方法”,明确“开展网络教学实践,条件具备的课程,部分课时可利用学校‘教育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②在各类教改项目中对“互联网+”教学改革进行重点支持,明确建设目标为“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我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③在各类评奖中,对“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成果给予倾斜,“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建设成果多次获奖。

依托学校的政策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的公共基础课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 多样化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深度融合拓展

昆明理工大学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依托各类信息化课程平台,打破校间隔阂,采取形式多样的建设方式,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共基础课的深度融合,具体包括:

①按照教育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的要求,在“学堂在线”、“爱课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国内知名课程平台上,完成富媒体微课视频、完整课程资料和习题库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②通过APP 应用、微信公众号,实现混合式教学资源的入口统一化、内容集约化和学习操作便利化,为随时、随事、随地的泛在式学习提供基础。

③建设集泛在性、移动性、体验性、适应性、交互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线上、线下协同学习的数字化教材,打破网络课程与传统教材的边界,丰富教材的内涵。

④打破校间隔阂,邀请全省优秀教师共同建设课程。如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联合了云南省13 所高校的23 位教学名师共同参与建设,课程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全省的优质教学资源,又突出了西南地区的区域特点。

2 多元化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实践

依托信息化课程平台,昆明理工大学积极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并增加讨论、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激发学术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管、考、评、研”融为一体,依托信息化课程平台,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法,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一方面,教师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随时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进行作业、项目的网上发布和提交,开展无纸化网络考试等工作,实现学习需求和指导与反馈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学生依托PC、平板、手机,进行随时、随事、随地的泛在式学习。

在此基础上,昆明理工大学进行了基于“互联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具体涉及在线学习、见面课、评价等三个部分的内容,旨在通过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优势,既注重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优势,又注重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等优势。

3 多维度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评价体系优化

在多维度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昆明理工大学搭建了全程、全方位的学习记录平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录播和网上学习轨迹记录等技术,全程记录学生的预习、学习过程、作业、作品、讨论、测试、期末考试等学习情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学习评价;同时,改原先针孔式评价为全息性评价,改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立体可视化评价。

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学生由被动评价转化为学习评价的主人,将外力转化为内力,变他律为自律。值得一提的是,多维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弱化排名,强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给学生个性的发展、特色的彰显提供了空间。

4 多途径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

昆明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多途径激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帮助教师更新教学内容、了解“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模式、掌握并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

20152017 年,昆明理工大学在教师培训、培养建设方面共投入经费277.8 万元;参与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共参加各类国内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研讨会达693人次。同时,学校启动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实践综合课题”,以项目形式鼓励教师“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通过举行教学比赛的方式,对参赛教师进行多方面培训,以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特点

基于“互联网+”,昆明理工大学对公共基础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使“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宏观战略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要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为此,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打破校间隔阂,建设既有本校特色、又融合国内知名平台元素的多样化优质“互联网+课程”,符合宏观规划的发展需求。

②中观教学创新。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优势,昆明理工大学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针对各门公共基础课的特点,不断完善个性化、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③微观评价创新。依托信息化课程平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立体可视化”实时监控和多维评价,并依据平台提供的教学效果评估反馈积极调整教学。信息化课程平台将“教、学、管、考、评、研”融为一体,有效创设了师生、生生互动情境,有助于构建全面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1 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卓有成效

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并获得了国内知名课程联盟的肯定和同行专家、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受益学生人数达到2 万余人,成为云南省首门登陆“全国地方高校UOOC 联盟”的在线课程,并由联盟进行重点推广。

②“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语言”的访问次数超过10 万次;“C 君带你玩编程”荣获“首届大中华区优秀慕课选拔赛”团体铜奖,超过80 所高校的学生选课学习。

③“大学英语”的访问量超过10 万人次,为云南省首家使用iTEST 在线测试平台的课程,荣获2016 年外研社“Unipus 数字测评先锋奖”。

④“实用英语口语”、“英语公众演讲”和“跨文化英语视听阅读”完成了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和应用;微信公众号“英语坊”的关注人数达1 万余人,位居学校前三。

⑤“大学物理”课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荣获省级和国家级优秀奖,被多所院校使用;课程访问次数超过29 万次,累计访问次数为全校最高。

2 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1)学生成绩提升显著

2014 年开始,昆明理工大学在部分班级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行基于“互联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2016 年结课后的英语四级通过率。需要指出的是,参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的实验班学生和没参与实践的普通班学生的高考入学英语水平大致相同。实验班的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上升,并且明显高于普通班级。

2015 年,昆明理工大学在所有班级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推行教学改革。20122016年全校学生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证率。从2012 年至2015 年,全校学生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证率上下有波动,但波动不大;自从实施教学改革后,2016 3月全校学生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获证率较之以往有了大幅提高。

2)相关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在昆明理工大学“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积极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计算机设计大赛。从2013 年至今,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共获一等奖1 项、二等奖11 项、三等奖22 项,并荣获团体二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各一次;在云南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共获一等奖11 项、二等奖29 项、三等奖18 项,并荣获团体一等奖三次。

此外,自2013 年以来,共有1 万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600 余人获国家级奖励,其中特等奖7 人,一等奖60 人,参赛和获奖人数均居云南省首位;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中获国家三等奖各1 人、获省级奖励15 人,在英语阅读大赛中获省级奖励2 人;在云南省联盟杯高校英语写作大赛中共有10 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 人——学校参加英语竞赛的获奖人数占省内总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

3)学生认可度高

学生对昆明理工大学“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给予了积极肯定,如认为此改革“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开拓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延伸”;“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绩提高”;“通过课堂与课下的教学复习相结合,能够很好地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

3 教师教学能力拓展成果丰硕

昆明理工大学“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也促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参与改革的教师近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4 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辐射面广

“互联网+”为公共基础课的开设时间和开设地点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有效解决了多地办学排课难等问题;教师从以往只能服务于传统教室的几十名学生扩大到如今能通过网络课堂服务于几千名甚至数万名学生,大大发挥了优质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的价值。

5 学校知名度提升迅速

昆明理工大学的“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成果可以填补课程平台对公共基础课的需求缺口,并通过各课程联盟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使学校及优秀课程教师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