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教师是学生灵魂塑造的工程师,但当前中学教师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人文关怀的融入则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对中学教师的人文关怀包括对中学教师人性化、整体性、发展中的生命关怀。中学教师人文关怀的重点是注重珍爱生命、彰显主体性、回归生活、谋求发展。人文关怀的融入影响着中学教师群体的实践与发展,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内外兼顾、多元融合的方式推进中学教师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学校教育,中学教师,人文关怀体系,基本框架
“人文关怀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主张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从人的精神需要上去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人的精神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中学教师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对象、客体与自我发展主体的统一,但由于部分中学教师具有受教育水平不高、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话语权的表达弱化、存在教学行为失范等等不足,成为中学教师主体全面发展的瓶颈。要实现上述局面的转变,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学教师的人文关怀的融入,构建系统的人文关怀体系,从而为中学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学校教育视阈下中学教师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人文关怀注重人的尊严、独立、自由,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根本价值旨归。新形势下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中学教师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具有丰富的内容与鲜明的特征。
1.学校教育视阈下对中学教师人文关怀融入的内容构成
学校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融入,是在遵循中学教师客体生存与发展规律基础上,在动态中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作为生命人的中学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同时中学教师的发展需直面特定的现实存在。中学教师处于成长成才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在多样化的学校生活中自我塑造与自我创造,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中学教师的生命不是碎片化的生命片段,而是具有整体性与连续性的生命体,需要从整体的角度统筹把控。
(1)融入人性化的生命关怀。学校要实现人文关怀的融入,就必须在尊重中学教师个体千差万别的体力、智力、天赋、能力、性格、情感、综合素养、价值观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中学教师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国中学教师群体从事各种教育教育活动,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社会实践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对中学教师人性化的生命关怀,就要在尊重中学教师个体的基础上,实现其自由全面的发展,促进中学教师主体“返璞归真”,成为真实的自我。从中学教师的需求出发,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该群体的实践成效。
(2)融入整体性的生命关怀。中学教师的生命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生命是一个有机系统。由此,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以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性的视角对中学教师融入更深层面的关注、关怀、关心、关爱,增进中学教师对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内化认同,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学教师把学校教育实践当成提升自我素养的关键方法与必由路径。中学教师在自己辛勤努力的过程中焕发出内在的尊严感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喜悦,发挥生命的潜能,激发中学教师积极奋进的动力,促进中学教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实现超越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3)融入发展中的生命关怀。中学教师的发展具有动态发展性与周期变动性,随着中学教师所处不同阶段的变化,中学教师主体的知识、能力、情感、需求、感受、心态、选择观念、价值取向都呈现出种种差别。如果在特定时段里,没有遵循中学教师主体的发展规律,或步调失调,节奏被打乱,实践失衡,诸多问题与矛盾就会产生。如部分学校的中学教师个体在遭遇挫折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与消极心理,甚至出现“跳楼”轻生等现象。这些现象说明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学教师产生新的发展需求,而这种需求不能得到适时适度的满足,致使中学教师主体心态产生消极变化,心理出现失衡扭曲,生命价值观出现消极转向。此类问题的破解,亟需有针对性地对中学教师主体进行发展中的生命关怀融入。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抓住中学教师的生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弥补矫正工作,以实现中学教师生命体的健康发展。
2.学校教育视阈下对中学教师融入关怀的重点学校是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的主场所与主阵地,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要以实现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与追求。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适度融入人文关怀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由此,在明确中学教师人文关怀重点的基础上,开展符合中学教师发展规律的系统化人文关怀,势在必行。
(1)珍爱生命。中学教师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有机统一,珍爱中学教师的生命就是对这种统一体的尊重、爱护、敬畏。中学教师的具体生存状况、现实生活条件都是中学教师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由此,学校要在现实生活中对维持中学教师主体的生命相关要素进行优化,如通过多措并举实现中学教师吃、穿、住、用、行等条件的改善。在满足中学教师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理解社会实践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感,提高其幸福指数,激发中学教师主体积极情感,增强中学教师的成就感。同时,要注重对中学教师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系统关爱,补齐生命发展的“短板”。
(2)彰显主体。自尊、自立、自强、自律等是中学教师主体性的外化表现。中学教师主体性的彰显,就必须对自己的价值观念有明确的定位,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批判、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崇尚个人主义、盲目自大。中学教师思维活跃、勤奋努力、富有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是主体性的现实凸显。中学教师在多样化的学校实践中,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融入实践活动中,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能力,实现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最大发挥,从而凸显个性、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教师的生命潜质,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3)回归生活实践。个性、自由的中学教师主体的生活实践是灵动生命发展特有的规律。社会实践对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升中学教师主体生活阅历,改善其精神风貌,提升其社会责任担当。中学教师只有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生活者、创造者,增强中学教师在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中学教师实践活动、各项生活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一种生活体验,通过这种生活体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学教师回归生活与实践,是中学教师主体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与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环境创设。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使自己对所学、所知、所感、所悟做到真懂、真信、真行,并在实践中得到检视、反馈,从而促进中学教师的调整与优化。
(4)谋求发展。中学教师主体在不同的学校、地域进行各种专业的育人实践,从事多样化的社会化育人工作。随着中学教师发展认知的发展变化,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实践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加深。这些追求在于实现自己知识的积累,为以后的各类实践提供理论储备与经验积累。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谋求发展,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中学教师有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随具体环境与条件地不断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追求,中学教师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抓住教育实践的重点、突破教育发展瓶颈、优化教育路径就是众多环节中的关键与重点。
二、学校教育视阈下人文关怀对中学教师发展的重要价值
学校教育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对中学教师的发展具有加速与驱动作用,既能促进中学教师实践发展,又能实现中学教师发展的自我推动。人文关怀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助推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视阈下人文关怀与中学教师实践发展的加速
一方面人文关怀有助于中学教师树立坚定的实践信念。中学教师的实践信念是其在对自己实践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对自己的特定专业产生固化的积极性态度。人文关怀有助于中学教师主体实践信念的确立,激励中学教师主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知识获取、掌握、内化中去。人文关怀可以促进中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循实践规律。人文关怀可以从思想意识形态鼓励中学教师,激发新形势中学教师主体实践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人文关怀可以强化中学教师实践的幸福体验。把人文关怀融入中学教师实践过程中,可以提高中学教师主体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认可度,激发中学教师主体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促进中学教师群体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教育实践与社会实践之中,助其享受实践中的乐趣。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奖惩”工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标,不断提升中学教师的教育实践动力。学校要提倡中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他人分享实践经验,进行实践成果交流,与他人共享实践的乐趣,使中学教师主体实践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2.学校教育视阈下人文关怀对中学教师的自我发展的驱动
一方面,学校教育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可以提升中学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意识具有指导与引领作用,推动着实践的深入发展。自我发展意识以其积极的能动性推动中学教师的发展,健全、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个体全面发展的能动力量,使中学教师的价值有效拓展与丰富。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中学教师人格的优化与完善。中学教师的人格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品味与格调的形势展现出来。学校人文关怀可以为中学教师健康人格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中学教师主体在洞察现实中,实现心智的完善、灵魂的提升,实现对人生价值形成新的了解与把握。和谐人格、自由人格、创造人格是中学教师重要的人格构成。其中和谐人格包括身心人格、道德人格、个性人格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健康体格非常重要,包涵身体机能与身心健康等内容,身心人格的优劣决定了中学教师的实践状况与实践成果,因为心理健康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避免误入歧途。具有独立人格的中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以批判的视角采取科学的实践方法,独立自主地以自由的姿态开展符合中学教师发展规律的实践。当然中学教师自由的人格不是任意放纵、毫无节制的。中学教师主体在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时也要尊重其同事、群体的人格。创造人格是中学教师重要的品质,具有创造性的中学教师,通过聪敏才智的发挥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自我推进、自我完善。
三、学校教育视阈下中学教师人文关怀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学校教育视阈下人文关怀对中学教师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把构建完善的中学教师关怀体系作为系统工程来理解、审视和把握,通过多元理念融合的方式方法,从中学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外在环境的创设与中学教师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着眼于构建一个全方位涉及中学教师生活的体系,覆盖从中学教师基本需要到终极发展需要的全过程,并使该体系制度化、规范化。
1.外在环境的创设
(1)构建系统关怀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满足中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不同社会环境、多样化家庭背景、多类型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团体、不同主体等多样化的条件下,以理论教育、方法指导、实践引领等形式指导中学教师学习与实践。通过利用和整合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开展中学教师的教育,把各种有利因素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整合并形成合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学校尽可能多的为中学教师提供普惠、无差别的学校产品服务及公共服务,并使之与中学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融合起来。如为了解决中学教师的实际问题建立卫生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开展多样化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等。针对中学教师的教育、培训、文化、心理等需求,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增加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性,进行中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尽量满足中学教师群体的需要。为中学教师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劳动保障、社会礼仪、社会道德、人文素养等为内容的人文培训,使中学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技能,提高中学教师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素养、文化水平,以实现启迪中学教师思维、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拓宽人文教育空间的目的,使中学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以此推动中学教师主体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广大教育对象树立榜样。
(2)丰富中学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文化场,促进“学校意识”的形成。首先,精神文化生活的完善可以增强中学教师的价值认同,增强该群体的凝聚力。中学教师群体需要转变观念,逐渐实现中学教师群体精神上和行为上的优化。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应尽可能为中学教师着想,丰富中学教师群体的文化生活空间,针对中学教师主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心理状态,满足其多样化文化需求。最后,鼓励中学教师参加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活动,增强中学教师主体参加文娱活动的愿望,引导他们参与一些高雅的学校活动。鼓励中学教师个体接触、交流、沟通,不同个体互帮互助,帮助中学教师找回精神寄托、增强中学教师群体认同,促进中学教师“学校意识”的形成,激励中学教师群体以自信、理性、平和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学习、生活、工作。
(3)构建学校工作介入机制,促进中学教师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工作介入机制对中学教师有序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一,构建学校工作介入机制需要学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中学教师建立工会、“老乡会”、交流会、社团等组织,平衡中学教师群体之间的关系,引导中学教师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接受服务,通过增加与同辈群体的互动,增进中学教师个体之间、团体之间的互信、互助,促进中学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其二,增强中学教师自身的社会阅历。学校相关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中学教师开展互动互助活动,丰富中学教师群体的情感生活,拓展中学教师个体的人脉关系,在交流互动中发现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开展中学教师群体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推动积极转向的实现。
(4)提升中学教师对婚恋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关注当代中学教师现实问题。学校管理者、心理咨询部门、社团、学校工作组等学校单元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中学教师特殊的婚恋心理冲突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提高中学教师群体对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缓解因婚恋问题而产生的焦虑、自卑等不良症状。按照普惠化的原则对中学教师开展教育,实行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为中学教师接受教育提供良好支撑,实现无差别的教育,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充分运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如政府、教育部门、教育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等,以多种方式关注中学教师主体的行动。此外,以中学教师主体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积极开展符合中学教师发展规律的关怀活动,对中学教师积极给予帮助,使中学教师主体学会自我适应,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打造其乐观开朗的“阳光”心态,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2.中学教师的自我发展
人文关怀的构建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中学教师,中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运用外部有利环境为自己发展服务。中学教师谋求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与认同。广大中学教师要在党的关怀下,紧紧围绕着社会核心价值观不断地提升自身思想觉悟,依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践行活动实践。其次,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内化。中学教师在实践中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学习职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社会道德知识、生活知识等,并尽量做到理解、掌握、内化,从而用以指导实践,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服务,实现中学教师主体综合素养的提升,适应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最后,实现助推自我发展的环境创设。营造中学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的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实现个人发展环境的自我优化。
中学教师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外部环境创设与中学教师自身的提高,通过内外方式方法多元融合,持续关心中学教师,不断激励中学教师,实现中学教师群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尊重中学教师群体,推动中学教师发展,通过内外合力形成人文关怀的叠加效应才能为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