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教育论文

微信环境下中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探析

摘要:微信给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同时也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网络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微信环境下,应从施教主体、受教主体和教育媒体三个维度积极构建中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系统,并从制度的角度打造一个科学化的微信管理机制。

关键词:微信,中学生,德育,生活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网络教育,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中学生的网络德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是德育生活化与网络德育、现实生活与网络虚拟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中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德育回归生活为归宿,以探索新的网络德育生活化途径为旨趣。

一、微信环境下中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系统的结构建构

1.从施教主体着手,积极加强队伍的建设

微信的出现及使用为中学生网络德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是要建立一支与微信环境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施教队伍。中学生通过微信接触到的是各种社会信息,所以,在微信环境下开展中学生德育的施教主体应是多元的。具体而言,应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名人、新闻媒体等的微信公众平台等。当然这些施教主体并不是每一个都是非常专业的,比如社会名人、企业,但是他们在微信中的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言论或行为会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加强施教队伍建设,对施教主体进行分层。政府、学校和新闻媒体应该让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而对于企业、社会名人等则只能尽力提升其素养,规范其网络行为。施教者的专业素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在微信环境下,中学生网络德育的施教者不仅需要较高的德育理论水平,还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微信这一媒介平台,充分了解微信技术、掌握微信的特点,科学使用微信。总之,要不断提升施教者的主体素养,同时结合中学的实际情况,使专业素养与技术素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打造一支适应微信环境的德育队伍。

2.从受教主体着眼,积极推进其素质的提升

中学生的媒体素养主要是指中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信息的选择、辨别、加工处理的能力。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这一素养,能够有效克服微信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讲,中学可将媒体素养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开设专门的公共媒体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开展中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中学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微信的各种功能,比如在校内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帖、发表文章、关注校内外名人的微信公众平台等。

由于微信具有高互动、低门槛等特点,使得使用微信的人群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讲,树立科学的微信使用观念就显得非常紧要。树立科学的微信观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微信使用过程中能够科学理性地使用微信进行学习和交流,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不利用微信做违法乱纪的事。在今天,加强中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加大微信犯罪的宣传入手,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多种途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3.从教育媒体着力,积极强化信息的互动

利用微信开展中学生网络德育是信息化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微信及时地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可在微信平台发布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与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当然交流的信息内容要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使中学生的网络德育日趋常态化和生活化。

很多中学生都喜欢通过微信随时随地与朋友联系,也喜欢通过微信发布一些自己的心情状态,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关注的各类信息,因此学校和社会就可以通过微信来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特征,及时发现中学生思想中的不健康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引导措施。

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可以通过微信来与中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及各部门、社会名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一些与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定时向关注微信平台的中学生推送既与中学生德育相关,又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也可以通过中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评论、转发内容等来与其进行互动,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倾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中学生德育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加生活化和常态化。

二、健全和完善微信环境下中学生德育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微信不仅在学生中间而且在整个社会也都受到欢迎和热捧,微信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在微信环境中怎样保护中学生的私人信息不被泄露窃取,如何保证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被侵害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政府和微信运营商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此,可以从制度出发,构建一个科学化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种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以立法为中心向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中心的转变。这对建立、健全和完善与微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指向性和指导意义。另外国家颁布的《电信条例》,以及在2014 年刚出台的微信十条,即网信办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微信使用的法律规范和要求。

微信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也给不少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如果不采取法律的手段加以惩治,将会对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中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和完善与微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和规范。

2.健全微信运营监管制度

微信运营商在中学生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也应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从技术角度掌握微信的运营,保障微信的正常运行,保护微信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微信实名制,严格把控微信账号申请的门槛。微信运营商应该完善微信账号的申请管理机制,提高微信用户的质量,防止不法分子趁机犯罪,在微信号申请时可以要求用户填写个人的详细信息,比如真实姓名、有效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等。另外,微信运营商还可以通过技术研发,自动屏蔽一些不良信息或者提醒微信用户注意防骗,从源头上切断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干扰。

构建有效的微信举报系统。微信运营商还可以让微信使用者来参与微信的管理,对微信中出现的不良信息或者可疑内容进行举报,然后微信运营商再对举报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处理,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监管微信的使用,建立更加良好的微信使用环境。

总之,微信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学生网络德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微信的诸多特点也使得这种教育具有生活化的取向。学校、社会名人、政府机关、媒体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到对中学生的网络德育实践中去,而国家相关部门从法律角度规范微信使用中的个人行为,微信运营商和使用者共同构建一个良性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微信使用环境,共同推进在微信环境下的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的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