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教育论文

家访也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会产生心的交流。所以,大家一致倡导教师对家长面对面的“家庭访问”,即“家访”。正确而有效的家访,确实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很容易让我们忽视的重要方面需要着重提醒一下,那就是不尊重或者侵犯对方的隐私权而造成的不愉快——家访往往以牺牲学生和家长的隐私权为代价,出力不讨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悦甚至反感,进而不欢迎老师再次家访。因此,家访切莫以牺牲对方的隐私权为代价。

一、家访,不要因搜集证据而牺牲对方的隐私权

家访如同上课,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访谁、什么时候访、该同家长交流哪些内容等等,都要通盘考虑。为了增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教师家访前都要搜索一些学生信息,以便在家长面前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教师的心思也许是好的,目的是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一起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教师搜集到的这些材料是不是有很多是学生的隐私呢?在搜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手段是不是有不妥之处,甚至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嫌疑呢?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教师在搜集证据方面存在方法欠妥的问题,从而严重牺牲了学生的隐私权,引起学生或者家长的不满,进而不喜欢老师去家访。

生性顽劣,经常与老师意见不一的学生,常常是被家访的对象。班上就有一个叫小欧的学生,个子高出老师一头,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基本不完成,这还不说,还自称“老大”,拉拢一大片学生,把班级搞得一塌糊涂。班主任张老师年龄偏大,性格有些偏软,缺乏敲山震虎的魄力,也曾与家长电话沟通,期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却见效甚微。借着学校倡导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张老师找到了契机,决定首先对小欧进行一次正儿八经的家访。张老师对这次家访活动做了充分准备,他在笔记本上罗列了小欧的“八大罪状”,准备给家长逐条展开,让家长受到心灵的震颤,并给孩子严厉的教训。张老师觉得只有这些还是不够,毕竟空口无凭,说服力不强,他准备找更多的事实材料摆给家长看,于是就偷偷地来到宿舍,从小欧的私人包裹里寻找到了诸如游戏机、玩具枪等一大宗物品,并且意外地在学校收发室截获了一封外地学生邮寄给小欧的一封“情书”。这位张老师手持“证据”对小欧进行了家访,结果却不是很好,小欧因隐私被暴露,颜面大失,对张老师心存不满甚至怨恨深深,愈加不配合他的工作了。

应该说,这不是个例,许多老师同样犯有张老师这样的错误,他们对保护学生的隐私权意识不强,在他们的眼里,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不算什么隐私,认为他们年龄尚小,有什么隐私呢。其实,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中小学生作为自然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私权更应该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中小学生更应该有追求生活安宁的权利,个人住宅、卧室、租用的客房、学生宿舍属于个人生活领域,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私人财产,如箱包、衣袋、日记、书信等也属于私人生活领域,不得随意翻看,否则均构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正如张老师所为,他运用了错误的“告状式家访”不说,还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随意进入学生宿舍,搜查学生的箱包,并且随意截留、拆看学生的书信,不经学生同意便向家长随便传播个人隐私,都是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当学生的隐私权与教师的知情权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权衡孰轻孰重,合理把握,巧妙应对,绝不能以搜索证据为由,牺牲了学生应该受到保护的隐私权。

二、家访,不要因举一反三而牺牲对方的隐私权

举一反三既是一种思想意识,又是一种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虽是一种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方式,但一切事物又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的,也就是说有时候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说,许多老师在家访时常常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结果将事态扩大化、复杂化,不但不能把事情办好,还很容易因泄露学生的隐私制造出很多麻烦来。

桂贤娣老师只有学生进步了才会去家访,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学生和家长的做法,改变了过去只有学生犯了错才会去家访的方式。班主任李老师学习了桂贤娣的方法,也对进步的同学进行家访。提起进步快的学生,首先要数班上的小帅了,小帅原先学习很不认真,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一塌糊涂,成绩总是靠后数,经过李老师多次苦口婆心的教导,他的思想转变很快,行为习惯规范了许多,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较之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李老师准备对其家访,一是想把这个喜讯告诉家长,让家长分享快乐;二是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李老师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在操作上居然出现了失误。李老师是一个话痨,打开话匣子就没完没了,他在家长面前大力表扬小帅,例举孩子进步的事实,言语间也不乏对自己教育有方的炫耀。为了两相对比凸显事实,李老师举一反三,举出了班上许许多多“落后”学生的例子,谁大脑愚钝学习最差,是个蠢猪;谁逃课打架屡教不改,是个“战犯”;谁学习不好还爱财如命,爱小偷小摸……结果是,小帅很快将消息传播出去,说谁谁是蠢猪,谁谁是战犯,谁谁是小偷,弄得孩子们在班里“大闹天宫”,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很快知晓了,惹出一连串的麻烦,都对李老师不甚满意。所以,教师家访时要十分慎重,不但要少透露被访孩子的隐私,还要注意保护其他孩子的隐私,要就事论事,切勿上牵下联,举一反三,将事端扩大化,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其他学生和家长的反感。

三、家访,不要因悲天悯人而牺牲对方的隐私权

老师家访完成之后在班里做一归纳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会使家访的意义更加深远,使家访的效果更趋优佳。然而,这个总结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做好了会锦上添花,做不好会弄巧成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牺牲孩子和家长的隐私权,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

每个班级里都有特困生的,这部分学生往往成为老师家访的首选。班里的小郝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特困生,母亲在他三岁时因病去世,父亲在村里的废品收购站打工,每天累得要命还赚不到几个钱,父亲又有酗酒赌博的恶习,赚点钱都花在了邪道上,家境的窘迫是不言而喻的。班里的杨老师利用夜晚时间对小郝进行了家访,杨老师终于见证了小郝家境不堪的现实,土坯墙围城的院子里堆满了垃圾袋和杂草,潮湿的堂屋里被破鞋破袜、酒瓶果盒占据着,饭桌上杯盘狼藉,对面的床上乱七八糟,整个家庭几乎找不出几样值钱的家什……小郝的父亲似乎刚喝了酒,醉眼朦胧,无端呵斥着小郝,小郝像无助的羔羊一般,呆呆地盯视着老师……杨老师心里酸酸的……第二天,杨老师在班上总结了去小郝家家访的情况,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杨老师极尽煽情之能事,将在小郝家目睹的一切利用艺术加工的方法极度渲染,细致描绘,并对小郝的“酒仙”父亲大加痛斥,对小郝的不幸悲天悯人,大加怜惜,并教育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然而,从此之后,小郝愈加自卑,愈加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不敢正视老师,不敢与同学们在一起讲话和玩耍;而同学们嫌弃他的贫寒,都在鄙视他,不再正眼看他了。

这位杨老师在家访完之后及时总结,双向交流,本身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他悲天悯人,把别人的隐私暴露无遗,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老师悲天悯人,但过分的悲天悯人让隐私暴露无遗,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失望的心理。美国作家、教育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首先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个面子,更是懂得学生对尊重的迫切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才会更和谐、更融洽。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