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饰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里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现如今的环境下,传统的装饰文化通常被认为是落后的而被忽视。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图案纹样丰富。本文探讨的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广西传统装饰图案进行现代化和个性化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装饰基础,民族文化,传统装饰艺术,高等教育
装饰基础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介绍了装饰的起源、国内外装饰作品的形式与方法、装饰构图形式原理、造型语言以及装饰艺术在不同专业设计中的应用等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装饰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训练对自然形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装饰基础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期末,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应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即综合运用到之前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所学到的知识,同时结合学生将来所学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受到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在包豪斯教育体系的影响下,传统的装饰艺术课程的课时被压缩,装饰基础课程的总课时降到了48学时。
民族文化元素是古人早期的艺术成果,是珍贵的文化资源。设计若脱离了本土文化环境,就无特色可言。在文化强国的指引下,高校教育势必要深入挖掘这些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进入到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实用装饰艺术有壮锦、瑶锦、蜡染、绣球、铜鼓、坭兴陶、竹编、藤编等。
如同大多数传统技艺一样,广西的很多民间艺术和传统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审美的变化,不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它们正淡出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随着老匠人离去,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作为广西本土的高校,需要培养兼具现代的设计理念、美学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素养的合格的青年艺术工作者,来承担保护传承广西的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的职责,让民族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针对上面提出的装饰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方法:
一、增加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单纯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只能通过PPT 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带入教室进行展示的实物也非常有限,这与实地观察原作所带来的感受大大不同。如果能将一部分理论课安排在博物馆进行,让学生们近距离的观察到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乐器、生活生产用具,从中采集和提取最初始的装饰元素,而不是以网上一些来路不明的网络图片、旅游工艺品等作为灵感的来源,导致越设计越歪。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传统手工艺作坊,了解各种手工艺的制作工艺,了解装饰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实体化的过程。只有足够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对民族元素进行再创新,已达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目的。这一方面让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另一方面这种追根溯源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
二、提高学生原创能力,对传统民族民间装饰艺术进行再创作
如今的网络非常发达,学生会过度依赖网络上搜到的图片,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创作能力薄弱,很多还停留在复制模仿他人成果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旦给学生们展示了范例,学生就会先入为主的去模仿这个范例,而不去思考用自我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在进行课堂作业的初始阶段,可以先用一小段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一下各自的创作思路和想法,甚至可以让他们随手画一些草图,从中挑出比较好的想法和草图来集思广益,讨论如何拓展、完善和实行它们。这时候再展示范例和以往的一些优秀作品,讲解它们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过人之处,引导学生借鉴这些优秀的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不失为提高学生原创能力的方法。
三、结合不同专业的方向,把传统民族民间装饰艺术
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去
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很多装饰内容和纹样,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审美。但这并非过时,如果能把同样的内容换一个表现形式或载体,又能使其焕发新的生机,这其实与现代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不能只介绍传统的装饰图案,还应该结合时代,给学生展示怎么把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结合实践,给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范例,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课程后期,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试着创作一些装饰产品,如喜欢服装设计的可指导他们进行丝巾图案的创作,喜欢工艺美术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可引导他们做一些特色旅游品,诸如此类。
四、结语
传统民族民间装饰艺术要得到发展就一定要保持它们的生命力,不应拘泥于单一的仿制过去留下来样式,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创作出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和现代审美的作品。培养学生针对民族传统元素的创新能力,让传统得到新生和延续,这是装饰基础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