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整体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一环。探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功能定位是做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先决基础,依据清晰的功能定位,才能精准施力,进而发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针对于此本文将主要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意义、实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功能等几点进行阐述,以此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事业性变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功能定位
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意义
面临经济全球化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也将进入新时代,从单一的“引进来”模式,逐步扩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融合。随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深刻变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仍需借助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方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归根结底是人才不足的问题,当时虽然人口数量巨大,但高价值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本土教育体系的补充,发挥着教育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学生拓宽眼界,增长见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为我国留学生做前期教育的作用,为留学深造奠定了语言基础与文化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多。近年来,在中国已经办了26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本科及以上层次达到1300个以上。2016年,来自全世界的40多万人次来到我国留学深造,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不仅增强了自身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也是国际外交中的友好使者。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局限于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的合作办学,逐渐扩大为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在国内外的合作办学,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增强,我国输出教育服务也成为可能。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我国同其他国家及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不断巩固。
二、如何更好实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功能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最核心的功能定位是将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内。借助国外优秀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依据基本国情,有选择的借鉴国外学校治理体系、办学体系、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创新融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方式,最终达到丰富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有针对性地选取中外合作办学中有优势的教学学科
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依托现有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高达90%以上,教育部及其他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占比约10%。一方面,在筹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阶段,应当选择国外知名学校的优势学科加以引进,以此提升学校该学科的教学水平,尤其应当引进一些国内急需的专业学科。另一方面,在“走出去”方面,我们要着重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各国接受中国文化。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流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让学生接受到国际化教育,不仅仅要让国外的教师来国内教学授课,也需要让国内同领域的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带回教学新经验与新内容。单方面的国外教学资源流入,难以形成真正国际化的学术氛围。通过国内外学生的双向交流促进学术交流与社会文化交融,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三)择优吸收国外教育理念,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中外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高校应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机遇取长补短,不仅要提升合作办学性项目的教育质量,也要以点带面提升综合教学水平。例如,中外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不尽相同,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在综合评价学生方面,应该兼收并举,创新融入国外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的教育评价,以此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四)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收费标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普惠性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是公益性事业,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收费要远远超出国内普通高等教育的资费水平,其公益性难以得到发挥。普通家庭的学生难以负担高昂的学费,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一步发挥实效。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加快发展,在线网络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网络公开课平台,为国内外学生提供了足不出户享受国外教学的便利条件,但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作用仍然无法替代。
三、结语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择优吸收世界各地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国情,融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增文化自信,发展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