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边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该地区留守儿童多以朝鲜族儿童为主。朝鲜族留守儿童是延边地区发展劳务经济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监护,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存在着人身安全、心理障碍、学习散漫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呼吁社会关爱、政策改制、学校改造、家庭关注,力图从根本上缓解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关键词]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教育
一、 引言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留守儿童监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只是在我国,在其他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家同样存在。截止2016年3月底,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5万人,占总数的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30万人,占3.3%;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有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总数的4%。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教学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欠缺、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时谈到了新时期老百姓对教育的10个期盼,其中之一就有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得到关爱;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原来希望儿童能有学上,现在希望他们能上好学。边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稳定边疆和发展教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据抽样调查显示,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S乡中小学校2018年的在校学生有985人,其中留守学生125人,占学生总数的13.05%。另据留守学生抽样情况调查表显示,S乡单亲外出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63.68%,双亲外出的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36.32%。本文选取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延边州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之中面临的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各方社会力量的关注,为延边州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二、 延边地区多留守儿童的原因及特点
(一) 延边地区多留守儿童的原因
1. 延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延边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距离中国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较远。作为老少边穷地区,延边的人均经济指标低、城乡发展差距大、要素保障能力差、发展制约性因素增多等问题和矛盾,一度成为发展桎梏。另一方面,延边地区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期长,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在此期间,农民无法进行户外劳动,只能闲置在家。受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影响,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低,当地居民迫于家庭和经济压力外出务工。
2. 朝鲜族人民的消费观。朝鲜族人民勤劳勇敢、长幼尊卑的观念非常强烈。他们乐观向上,懂得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大多数朝鲜族人的生活观念是享受当下,他们喜欢美食,能歌善舞。他们会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使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也会想办法借钱消费。这样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具有一定的弊端。享乐主义消费观迫使他们的赚钱速度必须超过花钱速度。虽然延边地区经济水平滞后,工资水平较低,但是物价水平不低,这使他们不得不前往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务工。
(二) 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特点
1. 留守儿童多为城镇儿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而城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城镇籍未成年人。与其他贫困山区不同,城镇人口在延边地区外出打工的人口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女性居多。朝鲜族人外出打工大多数不是传统的出苦力,而是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从事服务行业。韩国的美容行业十分发达,年轻的朝鲜族女性通常会选择去韩国从事此类行业,工资较高。
2. 与其他中西部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相比,延边地区的留守儿童经济条件较好。延边地区外出务工人员通常能熟练地掌握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处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一些务工人员懂一点俄语。因此他们从事的工作一般以语言作为媒介,不是单纯地出卖劳动力,收入相对较高。这些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不能回家,心理上十分亏欠孩子,因此用金钱来弥补自己的遗憾,这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3. 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留守儿童的家庭原本就是离异家庭;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者某一方外出打工导致家庭破裂。延边州留守儿童的情况大多属于后者,多数朝鲜族家庭离异,原因是夫妻只有一方外出打工而导致的长时间两地分居。夫妻双方留在家中的一方最后也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孩子只好交给家中老人看管。
三、 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一) 自身困境
1. 身体方面。延边地区很多朝鲜族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但家中老人不能很好地照顾未成年儿童。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如肠胃疾病、口腔疾病以及肝脏疾病等等。同时,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护,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遭到社会不法分子以及学校同龄伙伴的欺凌,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2. 心理方面。据延边州某县市调查数据显示:6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不足三次,甚至有些父母几年回家一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络每个月不足一次。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与父母交流,自卑、孤独、厌学等很多心理问题困扰着留守儿童,当其心理问题难以疏导,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失控、行为失控甚至犯罪。延边州朝鲜族留守儿童生活水平相对来说较优越,父母留给孩子的钱超过孩子的生活使用范围,但由于儿童自控能力较差,挥霍浪费金钱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学习方面。据相关调查显示,47%的留守儿童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比非留守儿童高出25个百分点。39.6%的留守儿童经常迟到,比非留守儿童高出20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低,更容易对学习感到厌倦。留守儿童与家中老人相处时间长,很多年龄稍长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即使重视教育,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在家校合作中,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多半是通过微信或者QQ平台。而大多数老人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机,他们无法通过网络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行了解。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相处模式,打破了原始的家庭结构。缺少了家长的约束,孩子的自觉性变差,懒散拖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无法完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二) 外界困境
1. 师资力量薄弱。延边地区人才外流现象十分突出,在外地读大学的延边籍学生毕业后很少选择回到家乡。例如,延边某重点高中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的数量不到原来的⅟3。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延边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其二,边疆地区相对于大城市来讲,发展空间小,发展机遇少,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朝鲜族籍教师无法满足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需求。延边州内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只有一两名。这一两名教师的任课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课程,而且教育的对象是全校的所有学生。教师承担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教师结构不合理,老中青比例出现失衡,老教师比例过高。缺乏青年教师的队伍缺少活力,教学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成果稍好的教师多半调动到县、市、区的教育局等行政单位,但依然占有所在学校的编制,这导致了新教师无法入职的局面,最终影响到该地区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
2. 教科书更新速度慢,教育管理思想陈旧。由于延边地区人才外流严重,优秀师资的缺乏,延边州朝鲜族义务教育教科书更新缓慢,版本老旧,使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延边州很多乡镇学校的管理思想十分老旧,经验传递是主导模式。管理者大都在学习前任校长的治校方法而没有更新管理思想。
3. 教学环境较差。延边州八大县市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较好,但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教学环境较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很多农村学校的操场还没有更换成橡胶跑道。教室内桌椅破旧现象十分普遍,多媒体设备使用率低。
四、 解决延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在发展中需要尤其关注的一个区域,边疆地区发展的好,有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留守儿童积极地关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针对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 大力发展延边地区的特色产业,增加岗位供给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境内,山青水秀。延边大米、黄豆、苹果梨等都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延边州也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区,朝鲜族特色小吃、金达莱泡菜、明太鱼都是可以用来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有利资源。但是,延边州地处边疆,这些特色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运往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带路途遥远,在途中容易变质。因此,州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将本土产品推销出去。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模式。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同时种植和生产产品也同样需要劳动力,工作岗位得到增加,这使有工作需求的人不用外出打工。经济基础的强大也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例如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家长的关爱和陪伴,解决家长的工作问题即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
(二) 增加事业编制的供给,取消部分学科应聘资格的民族限制
教师编制不足是延边地区特别是朝族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每年的朝族学校教师岗位招聘的条件几乎都有民族限制和专业限制。这使符合报考条件的人数减少很多。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延边地区迎来了新一批婴儿潮,朝鲜族也不例外。面对巨大的师资需求,应增加教师事业编制的供给,鼓励高校毕业生报考教师岗位,同时要取消部分教师岗位招聘的民族限制。延边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带,但汉族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受语言环境和异族通婚的影响,多数汉族人会讲朝鲜语,有些汉族人从小就读于朝族学校,朝鲜族语言十分流利。因此,在教师招聘中,只要能用朝鲜族语流利地进行交流的符合条件的人员都应该具有报考资格。在笔试环节中可以考察应聘者对朝鲜族文字的掌握情况,面试环节中使用朝鲜语试讲同样可以考察应聘者语言流利程度。
(三) 更新教科书内容,增加朝鲜族学校教育经费
组织全州教育专家以及了解朝鲜族文化、通晓朝鲜族语言的国内教育专家,编写朝鲜族学校各门学科教科书。教科书是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丰富学科知识的媒介,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据调查,很多朝族学校使用的是老版教科书。比如2005年出版的教科书,教材的内容很多都需要更新。最新版教科书是2013年的版本,距离现在也有6年之久,因此必须组织相应领域的专家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更新。国家、当地政府需要增加朝鲜族学校的教育经费,学校拥有足够的经费才能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很多乡镇学校的教学设备都已老化,学校没有足够经费对其进行更换,因此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学校还应拥有一定的教育经费用于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观念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 建立寄宿学校机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关心的首要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朝鲜族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上学接送的问题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很多家庭是隔代教育,祖辈都已年迈,无法接送孩子上学,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山路崎岖危险,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建立留守儿童的寄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要建设住宿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公寓,为年龄较小的孩子配备相应的宿管,建立教师和宿管共同关爱的寄宿模式。例如龙井市的“学生之家”,其采用“德育+情感投入+悉心呵护”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让留守儿童舒心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我们的关注,应该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观察与交谈,为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诊断,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将有厌学心理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加以学习兴趣的引导。将一些患有不常见心理疾病的留守儿童进行单独疏导,并联系家长共同努力,打开儿童的心结,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