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教育论文

工学结合视阈下的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引领性、开放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有别于地方综合类高校,其主要以职业化为人才培养方向,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其教育的操作导向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应在体育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并构筑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实用性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 

高职教育提倡学以致用,其偏重于学生实践性和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针对性,培养的是职业化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体育教育不仅仅要具备普通高等体育的共性-即完成增强学生体质和身体机能的任务;同时处于高职职业化教育的方面,高职体育教育更是具有定向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职业化的特征工学结合视阈下,如何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与高职教育的内在联系,使体育教学能够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已成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

1工学结合视阈下实施职业体能教学的必要性

职业体能,指的是特定环境、特定空间和特定时间下,身体对某一特定职业劳动的适应能力、耐受力和身体活动能力的综合我们都知道体能训练,主要着重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训练,学生通过锻炼获得体能,这些后天性的体能不仅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还具有新陈代谢的力量为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标准》对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做出了基本要求诚然,近些年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建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改善相关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增加,体育教育功能存在主观减弱趋势,严重制约着《标准》的落实研究如何将体育教育贯穿于正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具体到将“职业体能”落实到高职教育的各阶段,特别是校内实习、生产性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即构建完整的、实用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模式十分必要

2高职体育课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我校在遵守体育科研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活动,就体育课程开展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深化体育教育建设调查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和体育教师群体进行,共有32名教师,15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50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1508份,有效率98%

从表得知:高职院校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集中在讲授、考试、入学考试,占据了课程的139%;而在实践课程部分则以短跑、跳高、铅球、中长跑、体操、球类和武术为主,占据了总课程的861%从调查数据看出,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基本是传统的运动项目,相对集中,学生专业体育职业能力并没有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得到很好的呈现,这明显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需要

3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0225 6.jpg 

3.1研究对象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100名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8名,女生22名,各进行为期四轮的以团体合作为主体的素质职业体能训练,轮次一个授课班,教学时数8学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校、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期刊、文献等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1.8%其中,男生70名,女生20名通过对实验对象授课前、授课后的问卷调查,取得了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期望、学习认知和学习建议等方面的信息,对分析研究职业体能训练课开设的意义、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经过四轮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后,调查结果表明:93.1%的学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95.4%的学生对该融合教学课程有参与兴趣;97.2%的学生赞成开设职业体能训练课;91.6%的学生在职业体能训练中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表现良好,能为团队带来荣誉,营造团队价值;85%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职业体能训练后,自己的团队凝聚力提升较快;而其中有96.8%的学生对团队感觉良好整个职业体能训练项目下来,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感悟成功与失败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收获

4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职业体能教学实施策略

4.1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职业发展新需求

伴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校应从高职院校与常规大学所存在的专业发展差异性出发,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优先考虑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在充分了解不同职业岗位对职业体能的不同要求情况下,针对专业类型、职业特点以及长期从事该职业对人体的影响,设置发展职业体能的体育项目,并针对不同专业授予不同的职业健康知识如:电力、动力、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职业体能要求全身运动性体力运动这对这一职业体育能力,学校可以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发展全身综合体力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上下肢力量、耐力和腰腹力量发展的体能训练内容;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则可以选择一些形体训练、健美操、排球等教学内容,这是由于这些专业职业体能对腰、腿部力量和耐力要求较高,同时教师还可以配以发展腰、腿部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等这样既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

2重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在高职体育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发展需要但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观念,学生们都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技术就能够胜任相关的职业工作,忽视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后常常出现有“能”无“力”的现象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累计医疗费用高达206亿,人均患病28天,每年累计病体47亿人,人均病休7天,因疾病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职业体能训练应贯穿到整个高职体育教育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事业发展的资本,高职应构建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职业体能训练而教育体系则可以以健身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中介服务于培养学生终生健身的教学目标,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对健身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职业体能训练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实施职业场景模拟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平台把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联系起来,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化职业素质当然,在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工作的特点,选择与学生职业相似,且对专业的职业性身体素质有所促进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4.3开展课外体育,整合课程模式与扩展训练

就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来看,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基本都是老师在牵引着学生走,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教学,用一种定性的形式把内容灌输式教授给学生而体育教学的重点也随之落实到“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上在此背景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日益低下,体育训练成效并不明显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扩展训练项目的引进,把扩展训练中的游戏、攀岩、盲人方阵等项目移植到体育课堂中,能够扭转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生理效应的单一局面,能够根据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规律重新优化教学流程,让体育教学更加实用,更能符合职业学生的发展需要

4执行多元评价,细化职业体能训练考核标准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得知,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查上都偏重于项目技能和技术的评定(竞技),如平时占20%(体育参与过程),技能占50%,身体素质只占30%从评比标准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学校偏重于竞技,并未体现“健康第一、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更未曾体现高职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加大职业体能素质在体育成绩评定上的比重,把评定的比例改为职业体能素质占40%,突出职业体能素质在体育教育中的定位其次,学校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体育成绩评价激励机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体能训练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职业体能素质训练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构筑一个动态性的评价考核模式,细化各项考核标准,改变过往只重视学生训练成绩的评价标准,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的考查力度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高职体育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应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按照学校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要求,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聚力发展和培养具有职业体育素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将更多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