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选择了4所本科院校的3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的因素是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学校支持和传播渠道,并且各因素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教师创新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加强对混合式学习的支持、开展常态化的教师混合式学习培训、积极创建混合式学习校园文化和按照教师创新类型分阶段逐步推广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创新扩散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引言
当前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兴起,混合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所接受。国外学者Graham等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基于技术媒介教学的结合。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结合。混合式学习既能发挥传统课堂教师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师生深度交流的优势,又能发挥在线学习具有的共享学习资源、自主选择步调、不受时空限制等独特优势。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预言混合式学习将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有关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已开展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混合式学习效果等方面,而关于教师对混合式学习接受度的研究却很少。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的最终决策者和实施者,高校在推广混合式学习的进程中,教师会起到关键作用。只有教师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积极应用,混合式学习才能如预期的那样,成为“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本研究将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探究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为高校管理者推进教师群体接受混合式学习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者Rogers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创新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特定的渠道,在特定的社群中传播的过程。根据人们采用创新产品的先后时间,创新扩散理论将采用者划分为五组:①创新先驱者——富有冒险精神,最早接受创新;②早期采用者——备受尊敬,在创新先驱者之后接受创新;③早期大众——深思熟虑,比创新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决策;④后期大众——谨慎多疑,只有在系统内部的大部分准则都明确支持后,才会接受创新;⑤落后者——是社会系统中最后接受创新的群体。这5组人群所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5%、13.5%、34%、34%和16%。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影响创新产品的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①相对优势,指创新相比被其取代的现有观念或技术优越的程度;②兼容性,是指创新和目前的价值体系、过去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③复杂性(易用性),指理解和使用某项创新的相对难度;④可试性,指创新可以在有限的基础上被试验的程度;⑤观察性,指创新成果能被其他人看到的程度。另外,接受者的创新类型、传播渠道和社会支持等也会影响创新的扩散。当前,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较多的是微信的使用、APP移动支付的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等,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研究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的相关成果尚不多见。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模型构建
本研究参考了学者Porter、Graham、蔡建东和徐成欢所撰写的文献,并征求了专家意见,排除了可试性和观察性,把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传播渠道和学校支持作为自变量,采用者创新类型作为调节变量,使用意愿作为因变量,从而建构出“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H1:高校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相对优势的感知显著影响其使用意愿;
H2:高校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兼容性感知显著影响其使用意愿;
H3:高校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易用性感知显著影响其使用意愿;
H4:传播渠道显著影响高校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使用意愿;
H5:学校支持显著影响高校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使用意愿;
H6:采用者创新类型显著影响着各因素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2调查问卷的编制
以上述建构模型为基础,参考Moor等[10]、Porter等[11]在文献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改编形成本研究中的高校教师接受混合式学习影响因素调查表。问卷分为基本数据和影响因素两部分,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在正式调查之前,研究者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本问卷总的信度Cronbach’s系数为0.901,各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介于0.724和0.902之间,证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高。此外,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等于0.870,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0.05,表明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抽取出6个因素,每个因素中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都在0.502以上,和事先设计基本一致,表明该问卷的效度良好。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使用网络和纸质两种方式发放问卷:网络问卷选择了山东2所高校的QQ群和江苏的1个高校QQ群;纸质问卷选择山东某高校进行发放,共100份。回收网络问卷242份,纸质问卷98份,共340份。剔除对混合式学习选择不了解的75份问卷,有效问卷共265份。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基本数据描述
在保留的265份问卷中,填写问卷的男教师有112位,女教师有153位。年龄30岁以下的教师占12.1%,30~40岁的占39.5%,41~50岁的占38.3%,51~60岁的占10.1%。选择应用过混合式学习的教师有75位,选择经常应用的有72位。教师在选择创新类型时,表现出偏高估计,本研究根据是否应用过混合式学习、课程上网时间、应用混合式学习时间长短等选项进行了调整,使其数值基本保持一致。
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运用Amos22.0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各项均达适配指标,研究模型的拟合效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