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的财务报表及分析方法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尤其是在管理会计日益发展的今天,缺乏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会计报表分析,在实际应用角度会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本文介绍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现实意义、分析方法和主要内容,结合管理会计的要求与发展,对如何改进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企业战略
1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其他附表、附注等。财务报表分析,则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对等,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内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但单纯以财务报表数据,只能反映企业自身情况,不能反映企业与其他公司的差距、与行业的差距,以及与历史业绩相比的差距、与预算计划的差距等。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劣。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正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可以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揭示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并为企业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信息支撑。
2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与内容
2.1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般来讲,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多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其存在的差异和矛盾。按比较对象可以分为:趋势分析,即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对比;横向比较分析,即与同行业企业数据进行比较;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即预算执行情况与制定的预算目标进行分析比较。按比较内容分为: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是用于各要素总量的趋势变化分析,如分析总资产的逐年变化趋势,看企业的规模发展情况;分析净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净利润的历史增长情况以及增长潜力;比较结构百分比,按各报表明细项目占报表总数的比例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主要用于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找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比较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各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财务比率可以排除规模大小对绝对值比较的影响,是对绝对值比较的补充和修正,可以正确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也便于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
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各财务指标与其内在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各驱动因素对该财务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指标分解法等。连环替代法是指逐次用各因素的实际值替代基准值,据此测定各驱动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如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可以依次用产品产量、材料单耗、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实际值替代标准值来进行分析;定基替代法是另一种因素替代分析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需要分别用标准值(历史值、行业值或预算值)替代实际值,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如材料成本的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分析;指标分解法是将财务指标分解为若干影响因素的方法。
2.2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权益之间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评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对债务杠杆利用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企业债务按到期时间可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偿债能力分析也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对企业营运资本的分析,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对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的分析等。
(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各项资产占用情况以及其周转情况的分析,主要是用于衡量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利润的变化趋势分析、与同行业盈利能力的比较分析等。
3 基于管理会计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
2014年,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主要任务和措施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会计指引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2016年6月22日,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号。主要是引导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最佳经营效益为目的,通过对财务以及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实现对企业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种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价值创造为最终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实践中大力推广使用,在经营前景预测、未来经营规划、参与经营决策、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绩效评价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在原有的财务报表分析中需要加以改进。
3.1 EVA(经济增加值)分析
EVA(经济增加值)是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一种。EVA是指在扣除为产生利润而投资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后所剩下的利润。核心理念是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标志是企业税后利润大于所占用资源的资本成本。运用EVA进行绩效管理的优势在于:首先,会计利润计算时没有考虑股权投资成本,而通常情况下股权投资成本远高于债务成本。与会计利润相比,EVA考虑了所有的资本成本,能够更准确的衡量企业为股东创造的财富;其次,通过对研发、培训等费用的调整,可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性投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再次,通过对在建工程、折旧等项目的调整,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目标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具体操作如下。
3.1.1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成本
3.1.2 对财务报表数据的调整
(1)对净利润的调整。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基于净利润基础上调整得出的。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调整项目×(1-所得税率)
主要调整项目有:研发、员工培训等未来产生价值的费用,利息支出,资产减值等备抵项目,非经常性损益。其中调整研发、员工培训等费用是为了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培训增强技术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此类费用应该资本化。调整资产减值等备抵类科目是因为此类科目被认为是过于保守的处理,导致占用资本真实价值的低估,应该加回到资产中。调整非经常性损益是为了引导企业专注于主业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
(2)对资本占用的调整。上述对净利润的调整中,对研发、培训费用的调整以及对资产减值的调整,都会同时涉及到对资本占用的调整。由于无息流动负债没有资本成本,所以需要进行调整;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再生产,不至于投资时过于保守,需要对在建工程进行调整。
资本占用=平均总资产-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3.1.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平均带息负债÷(平均带息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1-25%)+股权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带息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
债务资本成本率=利息支出总额÷平均带息负债
股权资本成本率确定较为复杂,可用股利贴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进行定价,也可采用行业权益资本成本率、企业历史净资产收益率等确定。
3.2 内部管理报告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个子系统,会计报告也可以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内部管理会计报告。财务报告侧重于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内部管理报告则侧重于为内部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内部管理报告主要按组织层级可分为战略决策型和业务管理型。
3.2.1 战略决策型内部管理报告
根据其重点关注内容,战略决策型内部管理报告应包括宏观形势、行业形势、总体经营情况、主要产品分析、现金流分析、利润分析、财务综合指标分析、重点项目情况、经营特点问题总结、相关建议、未来预测等内容。
3.2.2 业务管理型内部管理报告
业务管理型内部管理报告,除对产品、损益情况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之外,主要是对每种产品的边际利润、固定费用、各项成本管理情况及销售、生产、采购、质量、研发等业务情况进行细化分析。
产品边际利润分析,主要是对各产品销量、收入、成本因素及边际贡献进行细化分析,说明产品量、价、成本对产品边际贡献的影响,分析产品盈利水平和结构,有助于管理层进行产品调整、定价决策及相应的政策安排。
固定成本费用分析主要是对制造折旧、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固定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进行分析。
成本管理情况分析,是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进展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以供相关管理者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和改善对策。
业务分析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业务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是内部管理报告的重点分析内容。销售业务主要分析产品销售情况及趋势、市场占有率及变化、市场需求情况变化、竞争对手策略等。生产业务主要分析各生产完成率、销售满足度、生产饱和度等。采购业务主要分析采购满足度、采购合格率、采购成本管控程度、供应商分布等指标。质量分析主要分析一次装配合格率、一次下线合格率、“三包”索赔情况、质量损失分析等。
当然,除EVA和内部管理报告外,在传统财务报表分析基础上,结合管理会计各种工具方法,对企业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