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经济论文

儒家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初探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传承下逐渐积累而来的文化瑰宝,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哲学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思想理论,其中不乏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经典理论,这些经济思想为我们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中国经济、社会建设道路而总结出的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将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结合起来,共同地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良性的指导,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儒家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发展

一、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

(一)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土壤的对比

儒家的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根植的文明类型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植根于大河文明,适合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不是为了交换,而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主导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不发达,总是由道德来调整的习惯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的契约制度建立的进程。例如《中庸》中说道: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诚信为人立足之根本,但人的欲望和现实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人们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不顾道德的谴责,从而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所逐渐总结而来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的是由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它植根于海洋文明,它与自然经济不同的是:它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没有自然经济那样严重,更多的是人们在把握着经济的运行。经济的运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强,并非意味着它已经完全不必在意自然条件的变化。从一定程度来说,市场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所以,自然条件在市场经济发展运行中的影响因素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但是,无论是儒家经济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所针对的问题,或者说所要达到的目标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所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我们可以尝试去博取百家之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儒家经济思想中对经济“德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法治”的对比

儒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不同,换句话说:二者对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制方式上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对经济运行的管理侧重“以德”,而后者对经济运行的管理侧重“以法”。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将传统的中国社会说成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它鲜有求助于“文字”的情境发生。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熟人关系占据社会关系的绝大部分,人们更多的是凭借私力救济方式,而非诉诸于法律或者政府,这所导致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关于经济制度的不发达。儒家思想中的“春秋决刑狱”、“半部论语治天下”表明了儒家的思想中并不重视形式上的法律制度对于经济的控制。一方面是由于儒家更希望通过道德去对于人心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整市场秩序的目的。儒家希望对人心进行教化,从而达到一种人们自觉地去维系健康的经济秩序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不发达以及商品经济绝大部分掌握在封建统治者手中。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十分有限,无法左右经济的大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尽快地建立并完善了与其相适应的契约制度。商品的交换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则,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力度也明显比古代中国的控制力度小很多。政府的简政放权并不代表着国家对于经济方面撒手不管,而是在适度的控制着经济。政府通过制定规范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为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规则以及救济途径,这也就在经济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大环境。儒家经济思想不重视通过形式上的法律制度对经济进行调节,但儒家伦理经济思想注重规范和秩序的意识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理论中对现代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儒家伦理经济思想要求人们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利用这种思想可以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进行道德上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投机取巧进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二者一方面在思想上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意识,一方面在现实中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刚柔并济”、“德法并施”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儒家伦理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价值取向的对比

儒家伦理经济思想上要求人们重义轻利———它更关注的是君子的修养和宗法等级秩序的建立,例如《论语·里仁》里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的就是儒家思想中对于人们价值观的要求,是儒家伦理经济思想对人们关于财物的认识角度的要求。“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抑制了人们从事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这是儒家伦理中与现在我国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精神要求不一致的精神倾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突出市场的作用,政府再度将权力下放,这也就在无形中起到了鼓励人们在市场上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公平合法的竞争。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人民为“利”而“争”。

二、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和”

(一)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农业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产生的。所以儒家经济思想的侧重点还是较多的偏向于农业方面,相比较之下,商品经济显得很不受重视。儒家将社会上的人分为了士、农、工、商,经济层面上,农业放在了最前面的位置,而工和商被放在了靠后的位置,许多人凭借此划分证明儒家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其实儒家思想中的对人的划分并没有先后直说,实则是充分考虑了国家的政治经济需要而对于社会人群的不同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多数资源和精力分配给了城市和工业,我国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配置不公,导致了我国农业的问题频仍,农民生活水平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显得格格不入。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悬殊,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技术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更接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两个相隔千年的思想一致的对农业的重视表明了我国的一个现实状况就是: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觑。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现实,没有改变农民的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需要解决的事项的重中之重。

(二)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在自然与经济的发展关系上,儒家主张经济的发展应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前提条件,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十分大。因此,儒家强调经济的发展应与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孟子·梁惠王上》这样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儒家把顺应自然规律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不是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讲求“天人合一”下资源的最佳配置。

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联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称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思想中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农业上,着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工业上,加强技术创新,推广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都体现了我们现在不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失掉了生存的基础,经济发达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指把目光放在了经济的增速上,忘掉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健康。现在我们需要用儒家经济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来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改造世界的程度应当在自然环境的可受范围之内,否则,经济不健康发展的恶果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吃。

(三)儒家经济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诚信的认识

儒家伦理经济思想中的某些伦理性规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运行的要求是相通的。这尤其表现在儒家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对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的信誉至上的原则一致。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活动参与者可以更加自由,也就更需要法律之外的一种规范对其思想加以规制。

对儒家的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的提倡和弘扬,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意识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使企业基于功利目的的信誉得到升华,成为一种更加自觉地主题伦理精神,从而使企业信誉更加稳定和持久,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文化贯穿于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历过磨难,几近消失,但是仍然顽强的保留了下来,而且生命力旺盛。正所谓,存在即合理。2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中留传下来的思想,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标志。刘宏章在《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思考》中这样说“‘中国特色’就是指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根据中国现实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在国情中,文化传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两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不能不是中国国情的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离开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将会在“中国特色”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摸索着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子,不可避免的会走弯路。我们引进了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考虑了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科学性,而忽略了儒家经济思想中的人文因素。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时候,失败的教训要比成功的经验更珍贵,更深入人心。我们牺牲自然环境和农业经济换来工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了不均衡发展经济的不利方面。我们应当充分吸收儒家经济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同儒家思想融合,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