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现代科技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科技强农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农科类高职院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农科类高职院校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推广力度不足、协同创新能力弱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农科类高职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业科技,推广
1 农科类高职院校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科类高职院校在农业科技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学科门类设置比较全面,师资力量雄厚,发展历史悠久,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比较强,但高校毕竟是专门的科研机构,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实验成果或者试验田的成果,农民田间很少使用先进的技术,这就很难转化为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造成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效果不佳。农科高职类院校农业推广力度不足已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问题。
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是农科类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相对于本科院校还存在一定劣势。农科类本科高校社会认可度较高,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创新方面比农科类高职院校占优势,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与附近的本科高校合作,企业和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在人才招聘方面也会向本科高校倾斜。
农业科技推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科类高校的科技成果和培养的农科类人才需要有政策支持,才能顺利走向基层。基层农村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的工作环境和实验室的科研条件不在同一水平,农村条件艰苦,科研条件落后,很多高职类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一线工作,没有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机制,缺乏到农村推广农业科技的动力。
2 农科类高职院校农业科技推广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建议农科类专家走出实验室,走出试验田,走向农村,走向田间,指导农民科技种田、科学施肥。让农民朋友看到科学种田的益处,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只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才会提高科技种田的积极性,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接受科技种田。同时,当地政府要配合农科类高职院校做好前期宣传工作,通过“乡村通”“乡村广播站”和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进行跟踪报道。
2.2 强化高职类院校的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第一,农科类高职院校可以与农科类本科院校和农科类研究所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协同地方之间学校、研究机构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校外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协同创新发展,摸索出一套多样化的模式。打造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为突出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从而推动整个地方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标准化发展的生产模式,共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将自己的教师定期输送到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鼓励本校教师在职读研的方式,来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第二,农科类高职院校要积极走出去,跟企业进行洽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高职院校可以每年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农科类技术人才,为农科类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农科类企业也可以定期输送企业的技师到高校讲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
2.3 强化对高职类院校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第一,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培养。可以把现有的工作人员按照教学目标分为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推广人员等。对于各类专职的或者兼职的工作者要有所区别。改变以往的以科研、课题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从薪资水平、岗位晋升晋级、津贴等多个维度出发,制订一套满足现有需求的激励机制。同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科教人员的权益,从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也可以从制度上保障相关推广人员的地位,将其与服务科研的教师团队给予同等对待,指引和激励科研人员走进农村,走进企业生产一线。第二,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职类农科人才走向基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尝试打造一批批学习农业、喜爱农业和愿意发展农业的建设者。比如,在日常的课程学习、论坛讲座中,通过一些出名的在农业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专家、企业家等,分享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成功经验,让同学真真切切感受到从事农业的成就感和价值。也可以利用寒假、暑假开展一系列农业科技推广、“三下乡”调研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农业产业活动交流,让他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掌握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让农科专业高职类毕业生喜欢农业和农村,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农村、科技兴农的决心。
农科类高职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好农科类高职院校的作用,可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为“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