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医学论文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

【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 例血管外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满意度和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分别为(94.14±4.12)、(94.14±4.51)、(94.51±6.92)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4±2.13)、(82.98±3.72)、(82.26±3.57)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辨识、预警和处理能力, 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血管外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104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 血管外科在临床中逐渐占据重要低位, 血管外科患者不断增加, 多数血管外科患者为老年人, 生理功能减退, 加上合并疾病多, 病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 疗程长且并发症多, 在住院期间需强化安全管理1]。本研究探讨了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7 年2 月本院血管外科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1 例, 女23 例;年龄53~77 岁, 平均年龄(60.61±5.47) 岁。观察组男20 例, 女24 例;年龄51~77 岁,平均年龄(60.29±5.60)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住院安全问题评估。对血管外科患者住院常见安全问题进行总结, 发现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跌倒、坠床等, 经不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分析明确其发生危险因素,主要和患者原因( 认知不足、缺乏安全意识)、环境因素( 如地面湿滑、未设置床栏、洗手间无扶手、室内照明系统不完善等)、护理管理缺陷( 如未优化排班制度、未实施责任制等)、护士原因( 如操作技术不当、缺乏安全意识等) 有关。

1. 2. 2 根据存在的风险和因素, 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①优化环境布置:在洗手间设置安全扶手, 确保室内照明系统良好、设置气垫床或海绵垫、床边加防护栏、合理摆放床位和桌椅、提供防滑鞋、设置防滑垫、张贴跌倒醒目温馨提示等, 对肢体缺血、术后因疼痛等导致活动障碍的患者嘱咐家属避免让患者单独活动, 以免出现意外。②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护理管理体系, 并成立质控小组, 监控安全管理质量。对护士强化安全管理培训, 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在输液、换药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 预防用错药的现象出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相关知识, 以更好保障合法权益。每个月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利用早会交接班强调危重患者的管理2, 3]③优化排班和实施责任制:实施责任制护理, 排班扁平化, 确保管床护士负责对患者全程护理,从入院到出院。根据患者数量和就诊高峰期合理优化排班制度, 确保人力资源充足的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疲惫感。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将绩效和奖励挂钩, 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④患者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安全手册, 加深患者对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的认知, 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提高安全意识。⑤不安全事件预防: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需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翻身,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活动, 并遵医嘱给予抗血栓药物等进行治疗4, 5]。为预防压疮的发生, 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和按摩受压皮肤, 保持衣物和床铺平整,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为预防出血的发生, 需在应用抗凝药物过程加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的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为预防便秘的发生,需给予软食或半流食, 适当增加纤维素食物、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6, 7]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和满意度、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每项评分均为100 分, 分数越高则越好8];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其中满意度= 满意率+ 比较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分别为(94.14±4.12)、(94.14±4.51)、(94.51±6.92)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4±2.13)、(82.98±3.72)、(82.26±3.57)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27 例, 比较满意16 例, 不满意1 例, 满意度为97.73% ;对照组满意18 例,比较满意17 例, 不满意9 例, 满意度为79.5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 例压疮, 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27% ;对照组发生3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3 例压疮, 3 例坠床, 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外科护理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可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行为, 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提高其配合度;优化环境设施, 减少因环境因素所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个别风险事件的特殊预警和防范, 以降低风险的发生9, 10]。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血管外科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辨识、预警和处理能力, 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妍, 李海燕, 王金萍, 等. 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5):36-39.

2] 汤倩.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饮食保健,2015, 2(15):196-197.

3] 王洋. 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今日健康, 2016, 15(8):239.

4] 曾莉, 姜金霞, 施雁, 等.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Wexner 医学中心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见闻及启示. 护理学杂志, 2017,32(7):93-95.

5] 王军芳.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志,2016,4(11):127-128.

6] 冯培芳. 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医药前沿, 2016, 6(1):218-220.

7] 刘丹. 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分析与防范对策.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3):168-170.

8] 邢桃红, 张军, 李喜娓.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4):122-123.

9] 李贞彩. 安全护理在血管外科的优质护理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5):2475-2476.

10] 林晶晶. 安全护理在血管外科的优质护理体会.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s2):135.

                                     [收稿日期:2017-09-11]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