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的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以儿童龋齿和儿童肥胖为首要。本文主要从儿童龋齿的现状、影响因素、儿童牙齿保健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国内外儿童龋齿的情况,提高全社会对儿童龋齿情况的重视度。
关键词:儿童;龋齿;分析
儿童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被恒牙所替代。儿童龋齿会影响其各方面的发展,故研究儿童龋齿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各地区发展的差异,龋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程度各不相同。
1 国内外儿童龋齿的现状
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普遍较差,12岁年龄组患龋率超过70%,DMFT超过5。各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使龋齿发病率持续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瑞士,1964年儿童患龋率是79.8%,DMFT为7.6,从1988~2000年,患龋率均控制在30%内,DMFT保持在1.5~1.8。我国卫生部在1982~2007年进行了3次全国性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儿童口腔保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尽管各国儿童的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齿仍然是无法根除的重要健康问题。近20年来,儿童的恒牙龋患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即小部分儿童的龋齿非常严重,而绝大部分儿童完全没有龋齿,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欧洲更为明显。且国内外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女性患龋率高于男性。
2 国内外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
2.1 疾病因素
龋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和宿主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其主要过程是由变形链球菌、某些乳杆菌和放射菌属在口腔中遇到糖,使糖发酵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另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机体的抵抗力包括牙齿和全身的抗龋能力下降,加重了龋齿的发生。
2.2 社会因素
家庭经济地位与儿童牙齿健康的关系存在正相关。家庭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儿童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发生口腔疾病的机会较少,反之则发生率较大。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积极的口腔健康态度,患龋率较低。儿童模仿能力强,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家长的各种习惯,故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儿童口腔的致龋因素有间接影响。调查表明,相对其他不好甜食的家庭,家长喜好甜食的儿童龋患率明显增高。
3 儿童在牙齿保健中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人们主动进行口腔医疗服务的意识很淡漠,牙科服务的使用多数还是问题就医型[6]。国内很多家长都认为龋齿并无大碍,等到换牙期会换成健康的牙齿,但实际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许多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在0~3岁养成的,乳牙萌出后,家长也没有为儿童清洁牙齿的意识与习惯。随着孩子长大,饮食种类增加,家长不控制儿童的甜食。日积月累,口腔健康情况日趋下降。
4 国内外对儿童乳牙的建议
4.1 增强家长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水平。
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增强家长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水平、促使家长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摒弃错误的口腔健康观念,走出对儿童龋齿认识的误区。让儿童从小爱护乳牙,形成养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2 健康饮食,避免和减少糖类的摄入
保证儿童健康饮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从而有助于儿童牙齿健康发育。家长也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让孩子经常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和减少糖类的摄入。
4.3 建立定期为儿童检查口腔的意识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4.4 改善不良习惯
禁止孩子乳牙萌出后,长时间的、无节制的母乳喂养及使用奶瓶让孩子入睡。
综上所述,龋齿可防不可治,不但要提高儿童对龋齿的认识,更应该让家长认识龋齿的危害。美国儿童牙医协会推荐[8]婴儿长出第一颗牙就应该就医。父母不仅要关注整个家庭,也要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