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护士倦怠、促进护士留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成人心理弹性及共情量表,对lO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92,g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倦怠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3.2%;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共情等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S-作负荷、工作氛围等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共情、工作待遇满意度、近1个月内受到认可等是倦怠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和共情满意的水平受共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他工作环境的影响。除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外,护理管理者还应意识到“受到认可”是影响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护士,共情疲劳,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共情疲劳是指助人者在提供援助的过程中,因共情投入而承受救助对象的痛苦,使助人者自身能量或兴趣减低。“共情”与“接触受创人员”是共情疲劳发生的2个基本条件,临床护士是共情疲劳的高危人群。共情疲劳会对护士产生一系列生理、社会、情感、精神和认知的影响,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工作效率降低、离职件、产生医疗差错、患者满意度降低等现象。然而,助人者在救助受创者的过程中也能获益,共情满意陋1是指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获得的愉快与感恩之情,共情满意与共情疲劳分别代表助人者暴露于被助者的创伤性事件后同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然而,即使暴露于同样的工作环境中,不同的救助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共情疲劳和共情满意,救助者自身内环境因素不应被忽视引。国内外研究多聚焦于救助者的外部环境因素,缺乏关于自身内环境对共情疲劳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帮助临床护士进行自我预防和应对,并为管理者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3月一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首先以上海市医科类高校系统为一级抽样单元,第二阶段从选中高校系统的附属医院中随机抽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第三阶段从所选取的医院中随机抽取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来自10所医院自愿参与调查的105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一线的注册护士。排除标准:临床护理管理、教学及科研岗位的护士。
2结果
2.1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
992名临床护士中、高危二次创伤发生率为71.1%,中、高危倦怠发生率为73.2%,中、高水平共情满意的临床护士占93.9%。
2.3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
2.3.1一般资料对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
以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二次创伤、倦怠、共情满意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科室对二次创伤得分有影响;不同工作年限对倦怠、共情满意得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2.3.2工作环境对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
以工作环境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二次创伤、倦怠、共情满意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待遇满意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是否缺乏团结协作、是否按时履行休假、是否喜欢工作氛围、近1个月内是否受到认可对二次创伤、倦怠、共情满意均有影响;近1个月内是否受到认可对倦怠、共情满意有影响(P<O.01),竞争压力是否过大对二次创伤和倦怠有影响,不同夜班类型对共情满意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2.3.3心理弹性、共情水平对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
分别将992名临床护士的心理弹性、共情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根据27%的划界原则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析其对共情疲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心理弹性、共情水平对二次创伤、倦怠、共情满意均有影响(P<0.01),心理弹性、共情水平越高,二次创伤和倦怠水平越低,共情满意水平越高。
2.3.4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
因素分析以二次创伤、共情满意、倦怠为因变量.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分别纳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二次创伤、共情满意、倦怠的影响因素。
3讨论
3.1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
本研究中.71.1%的临床护士处于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73.2%处于中、高危水平的倦怠。本调查中二次创伤得分高于Kelly等的结果,共情满意得分低于Kelly等的结果,倦怠得分与Kelly等的结果接近。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国内外护士年龄的差异.本研究992名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9岁,而Kelly等的491名护士平均年龄为39岁。正如Kelly提出.与50—65岁和34~49岁年龄组的护士相比,21~33岁的护士经历更高风险的二次创伤和倦怠、低水平的共情满意。而不同的性别、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职称、夜班类型对护士的二次创伤水平的影响不大,与Hunsaker等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