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清热祛浊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利拉鲁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糖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95.74%(45/47)高于对照组76.59%(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O、FM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F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HOMA-I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I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血糖水平与体重,值得临床应用。
主题词: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清热祛浊胶囊,利拉鲁肽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研究发现,大血管并发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与致死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基本病理机制,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相关血管舒张减弱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屏障功能减弱、生长因子大量释放、溶解纤维蛋白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增强、黏附因子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升高等情况,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相关发病机制与内皮功能障碍存在一定关联,内皮功能受损能导致内皮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机制相关保护抑制作用减弱。同时高血糖、LDL、HDL、ox-LDL、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甘油三酯升高等多种风险因子均能直接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能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利拉鲁肽联合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及功能调节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9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入选标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8.3±5.9)岁;病程1~12年,平均(6.3±2.4)年;空腹血糖7.3-10.2mmol/L,平均(8.7±1.2)mmol/L。研究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8.7±5.2)岁;病程1-11年,平均(6.0±2.7)年;空腹血糖7.3-10.5mmol/L,平均(8.9±1.3)mmol/L。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年龄为18~65岁,体重指数BMI≥28kg/m2;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0%~9.0%;④研究前均未行胰岛素、降糖药、营养治疗、运动干预等相关治疗;⑤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低下、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性腺机能减退症等引起的肥胖;②存在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准备妊娠妇女;④合并有妊娠与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髓样癌病史及肿瘤等情况;⑤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⑥存在严重的心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者;⑦病情危重或非自愿参加者。
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73382)治疗,0.5g/次,3次/d;并联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10026)治疗,1.2mg/次,1次/d,持续治疗12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40黄连、枳实、知母、茯苓、桑白皮、泽泻、大黄等),5粒/次,3次/d,持续治疗12周。
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糖、体重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①临床疗效。显效:FPG等血糖指标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有效:血糖指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糖尿病并发症;无效:血糖指标水平无变化,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管内皮功能: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1水平,用高频超声检测FMD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参照说明书执行。③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在治疗前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用色谱法检测HbA1c水平。④体重指数:患者在治疗前后测量升高与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⑤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HOMA-IR=FPG×FINS/22.5。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疗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5.74%)比对照组(76.59%)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NO、FM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血糖比较治疗后两组PF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管壁、血液间机械屏障,能对血小板与炎症物质侵入、抑制脂质物质沉淀相关天然保护进行有效抵抗,且能对血液内信号改变进行有效感知,包括生化因子、压力水平、激素水平及剪切应力等感受。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属于内分泌代谢器官,具有非常活跃的功能,能经自分泌及内分泌、旁分泌途径产生生长因子、炎性介质、舒缩血管因子、细胞因子等各种生物效应因子,进而参与调节血管舒缩及凝血、纤溶、生长、炎症、免疫反应及造血等功能、血管代谢及运动。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早期病理辩护中具有重要参与,通过多种因子动态平衡调节能实现调控血管张力,包括血管舒张因子、血管收缩因子,如NO、t-PA、PGI2、T-1、PAI、AngⅡ及TXA2等,其中血清NO被临床公认是导致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的重要因子,而内皮功能障碍造成的血清NO合成降低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环节;ET-1是目前临床已知的最持久、最强收缩因子;临床测定内皮功能多经检测FMD、GTN水平实现。GLP-1属于肠肽类激素,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而来,利拉鲁肽作为新型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以肠促激素为基础,其作用机制与内生GLP-1相似。研究显示,GLP-1受体在胰岛细胞内存在表达,且在全身多种器官、组织具有广泛分布,生物学作用较为广泛:对胰岛素分泌及阻止胰高血糖素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能使肌肉葡萄糖摄取、储存增加;能降低肝糖原输出;使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减缓胃排空。天然GLP-1的半衰期较短,难以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但利拉鲁肽属于长效型GLP-1类似物,和天然的GLP-1存在97%同源,其半衰期约为12-14h,能对天然GLP-1易被降解缺点进行克服,同时保留多种生理作用、治疗优点,且利拉鲁肽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清热祛浊胶囊作为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滋肾阴等功效,其中药组成成分能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能对患者的糖及胰岛素、脂代谢进行改善,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并减少ET释放而血管舒张,同时能经减少血浆内Ang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调控。现代药理表明,清热祛浊胶囊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水平、降血糖等作用,能改善患者肝肾功能,调节机体糖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水平、体重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利拉鲁肽联合清热祛浊胶囊能显著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缓解或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未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后面可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性分析。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联合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便于早期发现功能受损动脉血管分支,利于临床评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风险,减缓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