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医学论文

穴位注射配合穴位外敷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配合穴位外敷对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A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B组行吴茱萸穴位外敷;C组同时行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吴茱萸穴位外敷;D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吴茱萸穴位外敷。对比五组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A组、B组、对照组三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CD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B组及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CD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较AB组及对照组短(P<0.05),且D组明显较C组短(P<0.05);五组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均无明显差别(P>0.05);B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仍无明显差别(P>0.05),ACD组三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明显高于B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穴位外敷能有效的改善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

主题词乳腺肿瘤/针灸疗法口腔溃疡穴位注射穴位外敷化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给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都形成严重影响,且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并使生存时间得以明显延长。但化疗往往会造成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口腔溃疡则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率高达24.8%~67%。口腔溃疡发生后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耽误患者的进食,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影响预后。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发生多因中焦脾胃不运,热结心脾,并熏及上焦所致。我们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涌泉穴外敷对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26~60岁,平均(42.85±10.23)岁;乳腺癌分期Ⅲ期10例,Ⅳ期10例;卡氏评分70-100分,平均(88.09±9.15)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赛联+环磷酰胺7例;口腔溃疡分度:Ⅰ度8例,Ⅱ度8例,Ⅲ度4例;口腔溃疡病程3~6d,平均(4.53±0.82)dA组年龄28~61岁,平均(43.19±10.57)岁;乳腺癌分期Ⅲ期12例,Ⅳ期8例;卡氏评分60~90分,平均(86.93±9.26)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11例,多西他赛联+环磷酰胺9例;口腔溃疡分度:Ⅰ度6例,Ⅱ度9例,Ⅲ度5例;口腔溃疡病程3~8d,平均(4.69±0.97)dB组年龄30~60岁,平均(42.46±10.34)岁;乳腺癌分期Ⅲ期9例,Ⅳ期11例;卡氏评分60-90分,平均(85.18±9.74)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赛联+环磷酰胺7例;口腔溃疡分度:Ⅰ度8例,Ⅱ度7例,Ⅲ度5例;口腔溃疡病程3~9d,平均(4.73±0.92)dC组年龄28~60岁,平均(41.65±10.18)岁;乳腺癌分期Ⅲ期11例,Ⅳ期9例;卡氏评分70~90分,平均(87.61±9.55)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9例,多西他赛联+环磷酰胺11例;口腔溃疡分度:Ⅰ度5例,Ⅱ度8例,Ⅲ度7例;口腔溃疡病程3~10d,平均(4.78±1.02)dD组年龄26~61岁,平均(41.84±11.53)岁;乳腺癌分期Ⅲ期8例,Ⅳ期12例;卡氏评分60~80分,平均(85.68±9.07)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赛联+环磷酰胺7例;口腔溃疡分度:Ⅰ度4例,Ⅱ度8例,Ⅲ度8例;口腔溃疡病程3~11d,平均(4.85±1.08)d。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诊断依据病理检查,口腔溃疡诊断及分度则依据《口腔黏膜病学》中有关标准,排除化疗前口腔黏膜损伤、距离本次治疗1个月内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使用史、外用药物治疗史、白塞氏综合征、对相关药物过敏者,所有家属及患者对本研究均清晰知晓,并自愿同意加入,五组患者年龄、口腔溃疡分度等情况经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分别在餐后、饮水后及睡前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国药准字号为H20058018)各漱口一次,后将西瓜霜(国药准字号为Z45021599)喷洒在溃疡上,对于存在深部溃疡创面的患者,可先使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轻涂溃疡表面,后再喷洒西瓜霜,每10d为1个疗程。A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国药准字号为H22026380)治疗:确定足三里位置,常规皮肤消毒,7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待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胸腺肽,1ml/每侧,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疗程间休息2dB组行吴茱萸穴位外敷:温水浸泡双足10min,擦干后在足底部找出涌泉穴的位置,将用醋调和后的吴茱萸粉敷于其上,涂抹直径约10mm,厚约3mm,后使用纱布妥善固定2h,2次/d,每6d为1个疗程。C组同时行足三里注射及吴茱萸外敷,具体操作方法同AB组。D组在C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所有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参照文献拟定,痊愈:患者治疗后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溃疡创面完全愈合;显效:患者治疗后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有轻微存在,溃疡创面仍有小部分未愈合;进步:患者治疗后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虽较为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减轻,溃疡创面有明显缩小;无效:患者治疗后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溃疡面无减少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各组例数×100%。免疫功能测定项目包括CD3+、CD4+、CD8+及CD4+/CD8+,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液3ml,置于无菌抗凝试管中,采用免疫酶法进行测定。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五组治疗效果比较A组、B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和D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且D组明显高于C组,见表1。

2五组疼痛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A组、B组及对照组疼痛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别;CD两组疼痛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较AB组及对照组短,且D组明显较C组短,见表2。

19.jpg 

19(2).jpg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主要成份为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甲硝唑,两者均具有抑制口腔内病原菌生长的作用;而西瓜霜喷雾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与西瓜霜喷雾剂的联合使用,对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能形成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存在总体疗效欠佳、疗程较长的弊端。

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湿热蕴结心脾而发口疮;或情志过极、五志化火及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炎而致口舌生疮;或久病伤阴,虚火上浮,气冲上焦而熏发口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等作用,胸腺肽具有促T淋巴成熟的作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注射液,能有效的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吴茱萸辛开苦降,能引火下行,而涌泉穴则为肾经井穴,以吴茱萸外敷涌泉穴能达到引火归元和引火下泄的作用。我们将100例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D及对照组五组,其中A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注射液;B组行醋调吴茱萸外敷涌泉穴;C组则同时采用A组和B组两种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而D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吴茱萸穴位外敷,经比较显示,AB及对照组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均明显低于CD两组(P<0.05),而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又明显低于DP<0.05)组,同时D组疼痛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较其他几组短(P<0.05)。在机体免疫功能方面,D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与AC两组虽无明显差别(P>0.05),但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表明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西瓜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吴茱萸穴位外敷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