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 响。【方法】 将72例寒热错杂型RE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4例。中药组单纯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治疗,西药组单纯给予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联合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疗程8 周。观察 3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镜下黏膜炎症评分以评价其症状综合疗效和胃镜疗效,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联合组综合疗效 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组为87.50%,西药组为79.17%,联合组的综合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 < 0.05)。(2)治疗 后,联合组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组为75.00%,西药组为79.17%,联合组的胃镜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P < 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经校正α' = 0.05/3后,联合组在降低主症总积分方 面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 < α')。(4)治疗后,3组患者的SAS、PSQI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经校正α' = 0.05/3 后,联合组和中药组在降低SAS、PSQI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 < α')。【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均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中西药联合及单纯中药治疗疗效相当且 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寒热错杂型;半夏泻心汤加减;寒热平调;雷贝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 以反酸、烧心、嗳气、上腹部疼痛胀满不适等为 主要症状的食管炎症性病变。随着人们工作和生 活压力的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临床上 常见患者伴随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 (PPI),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抑酸来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且长期抑酸治疗不 仅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还会造成患者精 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负担。中医运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对机体进行综合调治,能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及心理、睡眠状态。本研究以寒热错杂型RE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和雷贝 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治疗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 分、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以及患者心理状 态、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作用,并与单纯中药组 和西药组作比较,以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RE 的临床疗效,并指导临床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 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选取 2014 年 10 月 至 2016 年 2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接 受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寒热错杂型RE患者,共 72例。根据患者入组先后顺序,按1∶1∶1比例将患 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西药治疗 组(简称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 组各24例。
1. 2 病例选择标准
1. 2. 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 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RE洛杉矶分类标准 (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2] ,依据内镜下食管黏膜 损伤的程度,将 RE 分为 A、B、C、D 4 级,并选 择其中的A、B级患者纳入研究。中医诊断标准参 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0年制定的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 识意见》[3] 中RE寒热错杂证的诊断标准。主症:反 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不适。次症:嗳气;上 腹部疼痛或胀满等不适;食欲欠佳;神疲乏力; 手足不温;口干口苦;舌红(淡),苔微黄腻,脉 弦细。其中,舌脉符合寒热错杂证,主症必备, 加次症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
1. 2. 2 纳入标准 ①胃镜结果符合上述 RE 洛杉 矶分类标准中A、B级的诊疗要点;②中医辨证符 合上述寒热错杂证的诊断标准;③年龄在 18~72 岁之间,性别不限;④受试者知情,自愿参加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2. 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就 诊时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消化道肿瘤的患 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肺、肾、血液系统疾病 或影响其生存的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④法律规定 的残疾患者(如: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⑤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 病史者;⑥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研究的药物过 敏者;⑦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⑧ 根据心理状态评分处于重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
1. 3 治疗方法
1. 3. 1 中药组 单纯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 疗。方药组成:黄芩10 g、炒黄连5 g、 法半夏15 g、 干姜10 g、党参15 g、大枣15 g、炙甘草10 g、厚 朴15 g、鸡内金15 g、海螵蛸20 g、灵芝15 g、何 首乌藤20 g。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加减,以不违背寒热平调治法为度。每 日 1 剂,首煎用水600 mL 煎取200 mL,复煎用水 400 mL煎取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8周。 1. 3. 2 西药组 单纯给予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治疗。用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商品名:安斯 菲,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 文号:国药准字 H20040715)10 mg 口服,每日 2 次,疗程8周。
1. 3. 3 联合组 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雷贝 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的用 法用量及煎服法同中药组,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 片的用法用量同西药组,疗程8周。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包括临床症状评 分、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评分、焦虑及睡眠 质量评分。疗效评价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 分会2009年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2009,深圳)》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 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胃食管反流 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及 《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 ,并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出RE症状 分级量化表。
2. 1. 4. 1 临床症状评分 评价方法:根据临床症状 轻重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记0、2、 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无症状表示 从未出现此类症状;轻度表示偶然出现,每天少 于1次,不影响情绪和休息;中度表示症状明显, 每天发生1~3次,影响情绪和休息;重度表示症 状严重,每天发生超过 3 次,明显影响情绪和休 息。舌脉分为正常和非正常,分别记为0、1分。 1. 4. 2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采用尼莫地 平法计算:总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 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 95%。显 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 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 减少 ≥ 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 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 30%。总有效率 =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总例数 × 100%。
1. 4. 3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按1994年美国洛杉矶 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洛杉矶分类法[2] ,即 A、 B、C、D级RE分别记为1、2、3、4分。按治疗前 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将胃镜疗效分为 痊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总有效率 =(痊愈例 数 + 有效例数)/总例数 × 100%。
1. 4. 4 焦虑及睡眠质量评分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 量表(SAS)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进 行评分。SAS以总分为主要统计指标,按中国常模 结果,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 50 分,50~59 分为 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 度焦虑;PSQI 主要用于评定近 1 个月的睡眠质 量,0~5分表示睡眠质量很好,6~10分表示睡眠 质量还行,11~15 分表示睡眠质量一般,16~21 分表示睡眠质量很差。
1. 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 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 较采用Χ² 检验(或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基线资料比较 联合组 24 例患者中,男 18 例,女6例;平均年龄(48.96 ± 14.04)岁;胃镜结 果RE分级:A级7例,B级17例。中药组24例患 者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51.62 ± 10.07) 岁;胃镜结果 RE 分级:A 级 7 例,B 级 17 例。西 药组 24 例患者中,男 17 例,女 7 例;平均年龄 (49.92 ± 13.29)岁;胃镜结果 RE 分级:A 级 10 例,B级14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胃镜结果 RE 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2 3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 后,联合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 组为 87.50%,西药组为 79.17%。3 组比较,联合 组的综合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总积分比较 表2结果 显示: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3组主症 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经秩和检验,3 组组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示3组治 疗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主症积分。经多组独立样 本秩和检验,治疗后3组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说明 3 组之间疗效有差异。 校正α' = 0.05/3后,经两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联 合组与中药组、联合组和西药组主症症状积分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α');而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α'),表示联合组 在降低主症总积分方面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2. 4 3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 后,联合组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 组为75.00%,西药组为79.17%。经确切概率法检 验,3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 组与中药组、联合组和西药组的胃镜疗效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联合 组的胃镜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2.5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PSQI 总积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 3组SAS、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经秩和检验, 3组治疗前后的SAS、PSQ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说明3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 降低患者的焦虑、睡眠量表评分。经多组独立样 本秩和检验,治疗后3组SAS、PSQI积分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3组之间疗效有 差异。校正α' = 0.05/3后,经两样本秩和检验,治 疗后联合组与中药组 SAS、PSQI 积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α');中药组与西药组、联合组 与西药组的 SAS、PSQI 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α')。表示联合组和中药组在降低焦虑、 睡眠评分方面要优于西药组。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 发展与患者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临 床表现除了反酸、烧心、嗳气、上腹部疼痛胀满 不适等常见症状及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 外,尚可存在焦虑以及睡眠质量欠佳等伴随症 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嘈杂”、“吞酸”、“吐 酸”、“反酸”等病症范畴,本病的病位在食管, 与肝胆脾胃密切相关,饮食及情志影响伴随本病 始终,病机关键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胃失和 降,治宜辛开苦降,寒热平调,疏肝理气。在本 研究中,联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在治疗前后分 别进行反流主症、胃镜分级评分以及 SAS、PSQI 量表评分,以主症症状积分、胃镜分级评分、 SAS、PSQI量表评分和综合疗效积分等作为疗效判 定指标以评价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RE患者主要集中于中年人 群,平均年龄为(50.17 ± 12.46)岁,与以往的流行 病学研究结论相一致 。3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评 估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中药组为 87.50%,西药组为79.17%,联合组的综合疗效优 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RE优 于单纯西药治疗。在主症总积分方面,联合组的 降低作用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在缓解症状方 面要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在胃镜疗效方 面,3 组均能有效促进胃镜下食管黏膜愈合(P< 0.05),联合组食管黏膜愈合率为100%,西药组为 79.2%,中药组为75.0%,联合组的胃镜疗效优于 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以及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均能有效促进RE患 者镜下食管黏膜愈合,且联合用药的黏膜愈合率 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这一结论与既往相关 研究结果相一致。
SAS、PSQI积分评估经组内对比研究,治疗后 联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SAS、 PSQI积分(P<0.05);经组间对比分析,联合组和 中药组在降低患者 SAS、PSQI 积分方面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P>0.05), 且 2 组 在 降 低 患 者 SAS、 PSQI积分方面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果 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以 及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焦 虑症状和睡眠质量,且联合组和中药组的疗效均 优于西药组;提示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偏低 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即RE可能诱发或引起患者 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偏低,应当 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暂不 能得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综合以上疗效 评价结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与雷贝拉唑钠肠溶 片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促进食管黏膜 愈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中西药联 合及单纯中药治疗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单纯西药 治疗。
王彦等 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方药组合具有 制酸、保护食道黏膜、抗炎及调整胃肠功能等作 用。本研究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RE,具有 心胃同调、平调寒热的作用。方中黄芩、黄连合 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合党参、干姜温清并用, 寒热平调;海螵蛸制酸止痛,药理研究 证实其具 有抗胃溃疡的作用;RE 患者临床常见上腹部饱 胀、嗳气、甚至反酸等症状,多为食积不化,胃 气上逆所致,鸡内金磨积化滞,又善化瘀血,与 厚朴合用则积化瘀消,清升浊降,恢复中焦翰旋 之力而发挥健运脾胃作用。脾胃受损,中焦气血 化生乏源,心神失养,导致睡眠不安,临床所见 从中焦脾胃论治失眠疗效显著。且本方中含灵 芝、何首乌藤这一养心安眠的药对,联合厚朴、鸡内金通过健运脾胃、恢复中焦气机升降的作用 以改善睡眠质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 深入研究证实。
本研究为寒热平调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 RE伴焦虑、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奠定了基础,但 本研究只是选取 RE 寒热错杂型患者为研究对象, 且存在样本量偏少等问题,缺少不同证型或不同 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建议后期开展较大样本、 多证型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