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准备投稿的稿件时,常常犯错误,所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们能够学会一些知识,并提高你们写的文章的质量,最终发表高水平的杂志,希望能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科学研究性文章的结构除了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外,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科研领域上差别并不大。
一般的结构应该是这样:
摘要
引言
地质背景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摘要:
摘要是整篇文章最难写的部分。一个好的摘要可以吸引潜在读者的兴趣,不好的摘要则会令读者却步。。所以,摘要的首要任务是吸引读者的兴趣,不要错误地认为摘要只是对研究内容的总结,它的意义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那么如何写好一个好的摘要呢?
一个好的摘要不应过短或过长,最好控制在200–400个词。在内容上,摘要应该包括提出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三个部分。
引言:
引言是用来介绍你的研究地区的。它最好不长于一页,并且应该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未解决的问题等等。需要注意,引言的结尾一定要告诉读者你在这篇文章中的研究目的,要怎么做,并要解决哪些问题。如果你要解决多于一个问题,最好在结尾一起说明,而不要写在几个段落中。
地质背景:
地质背景应该给出地质的信息。确保其中的次级标题是分别对应不同的研究,或者对应于不同的地质研究领域。这部分需要简洁明了,不长于1-2页。
方法:
在这个部分,你需要写出你研究方法中所有重要的信息,包括你是如何进行野外采样的。对于构造地质学家来说,你需要说明你是如何切割样品。对于实验室样品,你需要说明你为什么采集、是怎么采集到这些样品和所需的数据以及这些实验室工作是在什么样的仪器环境下进行的等等。
结果:
你需要写下你得到的结果。所得到的结果应该基于事实,在“结果”部分,你不能写你对结果数据的解释。解释应该放在后面的“讨论”部分。
讨论:
讨论的部分要简单明了,讨论自己的数据,不要讨论其他研究者的结果。不要在“讨论”的部分引入新的数据。根据你讨论的内容的要点,在“讨论”部分给出适当的次级标题分类。
结论:
结论的篇幅不要长于半页到一页。